B01:心理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个“好孕”的杜拉拉
  采  访:朱砂

  专家支持:廖丽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考评员

  A

  孕妇的压力会“传递”给胎儿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母亲的压力会传递给胎儿。如果孕妇经历巨大恐慌、焦虑及其他情绪,这些心理变化会影响到胎儿。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母亲精神紧张状况下,血液可能只流到她自己的主要器官,而不会输送给胎儿。由于应对恐惧而产生的肾上腺素会阻碍血液流向胎盘,这种状况将可能引起胎儿短暂的缺氧。

  不过,怀胎十月,加上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孕妇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偶尔出现情绪波动,出现高压力状态,其实也很正常。但是如果持续长时间的高压力状态和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就可能对胎儿的健康情况带来一些影响。比如,研究发现,高压力状态下的孕妇比正常状态下的孕妇早产的几率高四倍。而且,压力还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到胎儿,压力使得孕妇更容易做出不良行为,比如吸烟、暴饮暴食、喝酒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胎儿的健康面临很大的风险。

  廖丽娟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职场女士,怀孕之后,本身的管理岗位客观上需要有人分担,后来干脆全部的工作内容都由他人替代,虽然企业没有明确表示什么,但是大家心知肚明,生产回来后两个人共一个岗位不可能,那就存在着竞争,让一个刚过哺乳期的女子经历了一段时间产假之后立即产生很强的竞争力,怎么可能?结果这位女士在怀孕期间,从一些同事那里听闻这些信息之后,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感觉很不服气又无能为力,结果失眠,常常半夜醒来哭泣……最后导致胎儿早产。

  还有研究表明,母亲在妊娠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分娩。一个情绪易激动的孕妇容易发生不规律的宫缩,分娩也更加困难。不规律的宫缩会导致胎儿供养带来异常。分娩困难会导致胎儿出生后发生其他的问题。在出生时,遭遇产程延长的孩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更长,并且更易发怒。

  B

  孩子在子宫中就已经开始学习

  心理学家还发现,在出生之前胎儿已经开始学习语言。在他们的研究中,怀孕的妈妈大声给胎儿朗读一个故事,通过巧妙的试验设计发现,出生一周的新生儿听到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听到过的故事时,吮吸的频率会增加,反应也会更积极。廖丽娟表示:“这项研究告诉我们,胎儿已经在开始听语言,并且学习到了所听到语言的一些特征。这说明,孕妇的阅读和听到的信息会影响到胎儿。”

  胎儿在子宫中就能学习。学习的类型就是适应,当一个刺激反复发生的时候,胎儿变得少有兴趣,但当一个新的刺激出现的时候,胎儿的兴趣就会增加。超声波的研究发现,母亲一直听某个乐曲放松,胎儿听到这个乐曲也会感到放松。如果胎儿反复听到某个曲子,就能学会随着音乐休息,而且比孕妇更早。这种学习能力在胎儿5个月时就能表现出来。总的来说,胎儿的适应学习和条件发射学习都在提醒孕妇,在怀孕期间,养成的一些良好的心理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能力的养成,等等。

  C

  想要好心态不如把视角放到未来

  有人说职场如战场,竞争压力大,很多女性为了职业生涯,把生孩子的计划一拖再拖,也有不少人在怀孕之后,充满焦虑。

  对此,廖丽娟的建议是,职场女性不妨在怀孕之前做好大致的生涯规划,比如什么时候要孩子比较合适,分析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做好应对预案。这样即使发生了一些不愿意面对的情况,也能有所准备。廖丽娟说:“我曾遇到一位女士,在对家庭和自身的职业有了大致的规划之后,在单位开始酝酿一种自己可以怀孕的氛围,而且因为有了事先的预备和告知,使得单位和自己都觉得这件事情已经水到渠成,而且由于大家都有比较从容的准备,所以,职场关系维护得不错,怀孕期间,她节奏从容,心态平和,所以宝宝出生得也很顺利。”

  当面临可能的情绪波动和高压力状态的时候,学会一些放松的方法,会是很好的应对。这些方法包括深呼吸放松,肌肉渐进式放松,而对于女性来说,冥想放松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想象自己在很放松状态下,感受到机体细胞的自由呼吸,并重新产生了积极的能量,每天有些这样的冥想训练,不仅对孕妇有益,对每个高压之下的职场人而言,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职场打拼难免有得有失,廖丽娟表示,怀孕期的职场女性,要尽量站在一生生涯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会比较容易淡然并真的放下。

  “在整个怀孕期间以及哺乳期,很多职场女性虽然有一些基本的保障,但仍然难免失去很多——失去晋升的机会,失去外派培训的机会,薪资水平落到比较低的水平等等,这些都会让孕妇产生对比和心理的落差。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站在未来的角度,想想自己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甚至是在一辈子结束的时候,会怎样看待当下的失去。想到十年之后其实很多机会还会再来,二十年以后,孩子健康成长生命变得丰实,就会很容易放下一切,专心尽心地哺育着孩子逐渐茁壮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钓鱼岛岂容“买卖”特别报道
   第A05版:钓鱼岛岂容“买卖”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民生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汽车资讯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品牌透视
   第B1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做个“好孕”的杜拉拉
专家调查档案
喜欢耳环,更喜欢耳语
【事件回放】
插画
新民晚报心理周刊B01做个“好孕”的杜拉拉 2012-09-12 2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