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致辞中回顾了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一揽子计划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十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最突出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快、波动幅度比较小。对于我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地歪曲和指责,甚至说是不必要的代价。我想郑重地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现代化进程出现大的波折。这些年,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坚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十年,中国发展导向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是从“快字当头”转为“好字优先”。我们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高了发展质量,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2008年以来,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明显提高,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十年,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举措,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显著下降。
坚持民生优先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十年,中国发展进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坚持民生优先。我们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十年内超过1亿人,连续5年超过千万人。全面实现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的庄严承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乡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超过13亿的城乡居民参保,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10%,大幅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国家扶贫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分别增长9.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近两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保障房覆盖面从2008年的不足4%提高到目前的11%。中国亿万个家庭和他们生活所在的城镇与乡村,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与命运的动人故事。
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这十年,中国改革攻坚不断取得新突破,继续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现预算、决算公开,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推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并成功上市,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草原承包经营登记依法开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平等保护物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不仅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