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以来,日本这场“购岛”闹剧从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郞的个人行为升级为国家行为,遮羞布终于一滑到底。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执意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打破了中日之间40年来“搁置争议”的共识,严重破坏中日关系发展的大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可谓整整“失去了20年”,去年又遭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打击。举目环顾,东亚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地位进一步下滑,焦虑感倍增,危机感滋生,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人为制造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与周边国家交恶,铸下误判形势的大错。
一是误判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与意志。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但日本有人想利用中国将强未强、致力于和平发展之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对外示强掩盖国内执政地位虚弱,企图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虽一直致力于和平发展,但绝不会以牺牲领土主权为代价,在此问题上,我们寸步不让。
二是误判美国定会为其“火中取栗”。日本认为自己是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依靠,又手握与美国的安保条约这一“尚方宝剑”,试图用钓鱼岛绑架美国,让“山姆大叔”为其冒险行为“埋单”。其实,只有狗摇尾巴,从来没有尾巴摇狗的道理,想必日本还记得40年前尼克松秘密访华时的“越顶外交”教训吧。
中国政府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已经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而且将绝不手软。两艘中国海监船11日上午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开展维权行动,宣示主权;公布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等,这些措施是对日本企图将钓鱼岛主权问题固化的重大反击。
中国政府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既体现了成熟克制的理性,也体现了永不动摇的决心。
钓鱼岛主权之争是一场国家意志的长期较量,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这次不把日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东亚地区将后患无穷。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