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成为上海文化地标的这座大型剧院所在地,记录着申城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位于陕西路、复兴路的这块法租界,建起了法商赛跑会,后又改名为逸园跑狗场。解放后,市政府把改建后的建筑命名为文化广场,成为上海文化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之后,这里曾是股票交易市场,也是全市最大的花卉市场。
记载着市民深厚记忆的文化广场重新改建,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从5年前旧址爆破拆迁,到2011年建成,文化广场又开始在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中散发能量。建成后的文化广场占地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剧场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其中5.7万平方米建在地下,座位2010只,舞台具有制冰、喷水、旋转、升降等先进功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深、座位最多的地下剧场。投入使用一年来,文化广场已上演了多场中外艺术节目,市民们在这“文化胜地”里尽情享受精彩的艺术。
本报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