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关怀好心人,人人学习好心人,人人争做好心人”,真爱总在身边,光明常在心头。
上海,因善良而更美丽;上海,因奉献而更温暖。
最强小伙
周传金
【善举】今年8月29日中午,安徽来沪打工的小伙周传金在轨交站看到,一名小偷正在行窃,他立即上前阻止,不料小偷竟猛刺他两刀。经医院诊断,小周左手虎口大拇指处留下一处6-8厘米长的伤口,整个伸腕肌腱断裂。事后,他被评为“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心语】“看到小偷行窃不制止,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如果说维持正义要流血,那么就从我开始吧!”
最美领队、最美游客
胡蓉、戴丽萍
【善举】今年6月30日,一辆载着34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大巴在新西兰翻车。上海国旅17人旅游团正巧途经此处,见有险情,领队胡蓉第一时间决定暂缓行程,调头回去救人。在冰天雪地中,戴丽萍等游客纷纷下车,将被困乘客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把受伤乘客带到自己车上休息取暖。当地救援人员到达后,他们还主动放弃行程,陪护伤者,直到所有人安全就医。
【心语】“有危险困难,阿拉就要上!”
最好邻居
倪伟忠、郁桂英
【善举】去年12月15日中午,愚园路361弄愚谷邨一民宅着火。楼上居民倪伟忠、郁桂英夫妇不顾安危,第一时间救出住在底楼的91岁邻居黄老太。老人脱险后,妻子再返身回到家中寻找宝贝女儿。谁料短短几分钟,火势迅速蔓延,母女二人被浓烟困在房内,事后才被消防官兵救出。
经诊断,母女俩呼吸道吸入性损伤,郁桂英更是呼吸道充血、水肿,神志不清,呼吸严重困难,差点“醒不过来”。
【心语】“我们做邻居20多年,看到她被大火困住,哪有不救的道理?虽说对不起女儿,但对得起良心!”
最勇警察
乔青
【善举】今年6月14日,闵行区公安分局碧江路派出所的巡逻民警乔青看到两名“眼熟”的混混在敲诈勒索一名车主,正在休假的乔青毫不犹豫亮明身份,上前阻止二人。谁料对方竟叫来6名同伙,在搏斗中,乔青头上被砸出3个洞,满脸是血,最终缝了13针。
【心语】“歹徒都被抓着了,这伤没白受,这血没白流。”
乐助残友
王安韵
【善举】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大三学生王安韵是一名脑瘫患者。从小到大,得到许多人帮助的她一直想回报社会。为此,王安韵加入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志愿者团队———“我们的甜橙树”。今年暑假,在“地铁无障碍随手拍”行动中,她坐着轮椅,在妈妈陪伴下奔波于各个地铁站点,为的是绘制一份地图,方便更多的残疾人。
【心语】“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这是我最大的理想!”
上海阿姨
尤小霞
【善举】去年10月,真如社区助老服务社的家政服务员尤小霞与盲人夫妇施老伯、汤阿婆结缘,此后尤小霞便经常“额外”用自己的时间为他们服务。细心、贴心、热心,远超一名家政服务员该做的,汤阿婆家从此又多了个“女儿”。
曾被评为“上海阿姨”的尤小霞本可做涉外家政,月收入是现在收入的几倍。但她却甘于清贫,只求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心语】“在我眼里他们就像爸妈一样,相比金钱,我更看重家人般的感觉和家的融洽。”
上海愚公
吴金根
【善举】59岁的吴金根曾因盗窃入狱。重新踏上社会后,他成为闵行区一名河道保洁员。北竹港河边有一条捷径,许多人冒着落水的危险沿着河边抄近路,吴金根发现后萌生了义务铺路的想法。为筹集修路材料,他骑坏了五辆三轮车,走遍了闵行区所有的拆迁工地,8年风雨无阻,终于铺成“爱心路”。
【心语】“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大家的尊重,是我最大的幸福。”
日行一善
陈琦
【善举】87岁的陈琦是浦东潍坊七村的一名孤老。听到新闻里一些地方的人生活困苦,尤其是灾害发生后居无定所,他萌生了出手相助的念头。从此他每天都要存起3块钱化零为整,捐给有困难的人。
陈老伯患有白内障和糖尿病,独自生活的他每月的退休金不足1000元,但他在需要捐款时总是慷慨解囊: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个到居委会捐出了1000元;青海地震后,又捐出1000元……
【心语】“每天捐出3元,每天做件善事,我心里很踏实。”
知心姐姐
陈彦颖
【善举】闸北区青云中学初二学生陈彦颖在半年里,和妈妈一起四方奔走,为广西巴马县西山乡平洞小学的孩子们募得了3000多册书籍。如今,平洞小学里建起了少儿图书室,与平洞小学40名学生素未谋面的陈彦颖成了他们的“知心姐姐”。
【心语】“我会常想着山里的弟妹们,多捐点书,多送些希望!”
重情守诺
张兰萍
【善举】“老班长,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老吴,坚持下去的。”一句对老班长的承诺,南京西路清道班班长张兰萍悉心照料患精神疾病的同事老吴整整八年。虽然每次去医院张兰萍都会晕车,但每月的探望她都带着慰问品准时出现。张兰萍为老吴精心打理日常生活,对他有求必应。老吴因病情发作常喜怒无常,张兰萍默默忍受,毫无怨言。
【心语】“一句承诺,我要用一辈子守下去!”
救人小伙
姜一诚
【善举】今年8月24日,一位七旬老人晕倒在地。虽然不少路人说,别管闲事,没好报的,但28岁的上海小伙姜一诚仍挺身而出,对老人紧急施救,在救护车赶来后默默离去。救人视频传开后,引发全社会热议和赞扬,但此时,小姜选择了低调应对,婉拒了所有采访。小姜的母亲在与央视记者通电话时说:“这是应该做的。”
【心语】“我当时就想着救人!好事做好了就行,没必要老是讲!”
责任村委
崇明县长兴镇建新村村委
【善举】母亲周品兰患有精神疾病,两个儿子均是智障,这样的一家三口令人唏嘘。20多年来,崇明县长兴镇建新村村委像家人般照顾着周家母子。
三人冬天不知添衣,冻得瑟瑟发抖,夏天任由虫子叮咬,全身疮疤累累。村委会主动上门为他们补上破窗,天冷给他们添衣添被,定期送去油盐酱醋……村干部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对周品兰一家的照顾始终如一。今年,村里还建起7间宽敞明亮的平房给他们住,还配备了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
【心语】“照顾好村里的每个人,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永远不变的承诺和责任。村民过得舒心,我们就安心。”本报群工部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