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往往有放大效应。它可以使一个人瞬间从默默无闻变得名满天下,比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它可以把一个个案变成“普遍现象”,比如老人倒了扶不得。正因为如此,记者手中的笔、编辑手中的版面,重千钧。
就以“扶老人反被老人诬”为例。这样的案例,确实发生过几起。于是,有人说这正是全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证明。那么,“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这句老话,难道已经失效了吗?
当然不是。
本报多年前推出“上海好心人”栏目,述说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告诉大家,好心人,很多。由这个栏目而衍生出“上海好心人节”,今天也梅开二度,广受瞩目。
我们想,通过这个栏目,通过这样一个节,大家一起来寻找身边的闪光点,媒体来聚集这些闪光点,不虚夸、不放大,原原本本、朴素真实地呈现给大家。
我们想,这些闪光点聚集起来,会形成独特的光芒,照亮这个城市,温暖每一个人。
人人关爱好心人,人人学习好心人,人人争做好心人。这样,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