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系统性能不凡
“雷神-M1”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编号9K331)由俄罗斯安泰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1991年装备部队。尽管已问世21年,但凭借前瞻性的整体设计和独特技术,“雷神-M1”仍称得上同类防空系统之翘楚。由于该系统采用特殊的高抛“准最佳弹道”———导弹先爬升到最高点,再向下发动攻击,被形象地称为“来自头顶的攻击”。此外,它还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多目标交战能力
目前,射程10公里左右的地空导弹系统,通常采用无线电指令全程制导方式,其多目标交战能力,取决于制导雷达的多目标处理能力。在这方面,采用相控阵制导雷达的“雷神-M1”具有先天的优势,它的相控阵制导雷达可采取边跟踪边扫描的模式,同时追踪2个目标,并对2枚导弹进行控制。因此,“雷神-M1”在攻击目标数量上比其他近程防空系统提高一倍。
■雷达抗干扰能力强
当战斗机遭到导弹攻击时,投放箔条是常用的自保手段,然而,这些箔条离开飞机后会迅速减速,导致它们反射的雷达波与飞机不同,“雷神-M1”的多普勒雷达可将这些杂波过滤,让真正的目标现形。
此外,目前西方战斗机上广泛采用AN/ALQ-181电子干扰吊舱,它可以“瞄准”防空系统的雷达,发射杂波干扰。“雷神-M1”的制导雷达采用大间隔变频技术,能有效对付这种瞄准式的杂波。另外,即便雷达被大功率杂波干扰,但这种干扰只能让雷达失去目标的距离信息,仍能精确测定来袭目标的方位,“雷神-M1”既可以采用三点法测定敌机位置,也可以采用“抗干扰瞄准线”(即始终将导弹控制在雷达和目标的连线上)击落目标。
“雷神-M1”的制导雷达还采用了旁瓣对消技术(先测得旁瓣杂波信号,再从主信号中减去杂波信号)。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单一干扰方式,都很难完全压制“雷神-M1”。
■低空拦截性能极佳
“雷神-M1”系统的9M331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该布局是一种“静不稳定”布局,因此其动态响应快。配合功率强大的双推力发动机,导弹的最大横向过载可达30G,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主动飞行距离可达9-10公里。而且,导弹发动机的燃烧时间长达12秒(法国“响尾蛇”导弹的发动机只能燃烧3秒),即使在射程末端仍具备极强的飞行变向能力,一般的飞机和导弹很难逃脱拦截。根据俄方公开的数据,该防空系统的杀伤区低界只有10米。这对那些试图超低空突防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构成致命威胁。
■“行驶间攻击”对抗防区外打击
随着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弹药大行其道,人们一度认为“雷神-M1”之类的近程防空系统,在现代战争中难有还手之力。然而,“雷神-M1”在高强度的空地对抗中,并非想象中那么脆弱。其对策就是以高机动载具保生存。该导弹系统的主战装备只有两种车:9A331-1战车和9C737指挥车。9A331-1战车将搜索雷达、制导雷达、两个四联装导弹模块集成在一个车辆底盘上(该底盘越野性能极佳),一辆车就是一个作战单元。“雷神-M1”能够边行驶边搜索目标,短停半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射击。大部分防区外发射的精确攻击弹药对这种运动目标的打击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对于亚音速导弹,“雷神-M1”完全可以进行拦截。
■“窄波束雷达”应对反辐射弹药
“雷神-M1”的火控雷达采用的相控阵天线在空中形成的主波束非常狭窄,除非这个波束已经瞄准敌机,否则敌机的电子战系统很难抓住这个不断扫描的波束,也就难以对“雷神-M1”进行定位。即便来袭战机成功定位,并发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9A331-1战车可以通过短暂雷达关机和快速驶离,躲过“哈姆”导弹的袭击。
装备部署大有讲究
在俄罗斯陆军中,“雷神-M1”是作为陆军师一级的野战防空系统。对伊朗来说,29套“雷神-M1”不可能保护其庞大的地面部队,因此,“好钢”无疑要用在“刀刃上”。对伊朗而言,核设施无疑是重点防御目标;其次,指挥机构也必须保护,以免遭到“斩首”;最后,用于反击的杀手锏——机动导弹发射架也需要得到保护。在“雷神-M1”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部署是个关键。
事实上,防御固定目标,并非“雷神-M1”的设计初衷。以伊朗位于纳坦兹的核设施为例,保护这样的目标,至少需要一个营的“雷神-M1”(4辆9A331-1战车和1辆指挥车)。“雷神-M1”虽然具备12公里的射程,但该防空系统的最大航路捷径(导弹阵地到目标航线地面投影的距离)只有5公里。这就意味着战车必须部署在被保卫目标周边5公里内。这样的部署方式极易被侦察,且不利于机动抗击。
如果用于保护机动导弹发射架,部署方式就可以灵活得多。9A331-1战车可以分别跟随被保护目标实施广泛机动,甚至可以临时藏到立交桥或仓库里面躲避侦察,再择机出来给予敌机致命一击。
体系对抗决定成败
尽管“雷神-M1”堪称能攻善守,但是伊朗部队若想像演习中那样轻松击落入侵敌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伊朗缺少全面可靠的情报支援。现代空地对抗是系统性对抗,离不开精确的情报支援。“雷神-M1”平时通常处于关机状态,得到预警情报后才会开机搜索。伊朗现有雷达网对100米以下的低空无法形成可靠的预警覆盖,这就可能导致敌方导弹已命中目标,而“雷神-M1”还未开机。
其次,伊朗缺少中远程区域防空系统的掩护。敌机可以从容地在高空(6000米以上)对“雷神-M1”的阵地发起进攻。据外电报道,目前伊朗还有一些老旧的“霍克”地空导弹,但这些“霍克”导弹的作战效能非常令人怀疑。
第三,“雷神-M1”对抗单种干扰能力很强,但是遇到复杂的综合干扰,其作战效能也会大打折扣。有消息称美国已经派遣技术专家到希腊防空部队,研究其装备的“雷神-M1”。毫无疑问,美军将对这种防空系统的工作细节和主要弱点有深入了解,这将进一步降低“雷神-M1”的威胁。
最后,除了巡航导弹和F-15、F-16战机,隐身战机和无人攻击机也会对“雷神-M1”构成巨大威胁。
从世界地空导弹战史来看,俄制地空导弹在与具备强大空袭体系的对手对抗时,耗弹量巨大,斗争残酷,经常会有整营的地空导弹部队遭到灭顶之灾。要想依靠少量“雷神-M1”击落敌机,不仅需要好运气,还要依靠对手的失误。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雷神-M1”在战时会一无所获。一旦发生战争,大量孤军深入的无人机很可能变成“雷神-M1”的“靶机”。而那些临时作出决定、组织仓促、支援不力的空袭行动也必将受到“雷神-M1”的痛击。 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