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喜欢画画,当时就凭着兴趣照着香烟牌子、连环图片,照着旧小说前面印的人物肖像以及旧时拓印本上的人物、山水依样勾描,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
1955年下半年,我进入大同中学,先是读三年初中,记得刚开始为我们上美术课的是一位年纪较大的叶振浩老师。两星期才一节的美术课是我最喜欢上的,可是两个星期才45分钟,真是等也等不来,我心里真想天天能上美术课。到了高中,就没美术课了,只能时不时地偷偷在课堂上画几笔……
庆幸的是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美术教师张文祺,他在学校办起了美术兴趣小组,当时叫美工组。他以全新的方法辅导我们这些对美术怀着浓厚兴趣的学子。首先他注重写生速写,包括人物素描写生以及石膏素描速写。美工组成员几乎经常当模特儿,大家你画我,我画你。老师还带领我们在学校里画校园风景,直到我们掌握平行透视、焦点透视。他要求我们平时多画速写,我们每次下乡劳动都带上速写本,有空就画起来。他还请学校里有国画知识的老师为我们上国画知识课,有时还让老组员给新组员做示范……
张老师很注重我们的实践锻炼,经常让小组成员为学校黑板报《旗手》画报头及装饰,画大型的宣传乃至上街画大幅壁画。记得在大搞技术革新的年代里,我画过饲养场机械送饲料;在学校大操场进行滑翔机飞行活动后,我画了一幅《滑翔机要起飞了》。我画的一幅《快马加鞭,一日千里》,被登载在1958年6月1日《解放日报》的儿童专版上,有多幅作品参加了全国少儿画展,有的还选送到国外展出,还有一幅《技平图》在青少年宫展出,获得了上海市青年美展三等奖。就这样,我们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发挥和提高。
中学生活终有结束的一天,张老师一直在思考美工组学生未来的出路,他多么想将我们每一个都输送到全市乃至全国的美术单位去。他组织我们参观美术电影制片厂,观摩“《骄傲的将军》等几部优秀美术片,把几个同学介绍给美影厂的设计钱家骏老师。也是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校的美工组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不小的声誉,我们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各项美术活动。据说,1960年成立不久的上海中国画院要吸收学员时,青年报社推荐介绍了我们美工组的多位组员,画院的老画家还专门来学校观看我们的作品。后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方世聪进了上海美专油画系,张培础进了上海美专国画系,我进了上海中国画院,1960年底举行了拜师仪式,师从程十发、樊少云。
进画院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时常回到母校,和美工组组员一起畅谈学画心得,并带一些我的画作给他们观摩,以重温美工组那温馨的氛围。我忘不了在美工组的日子,也忘不了张文祺老师,他是激发我们艺术智慧、浇灌我艺术之花的出色园丁。(作者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明请读一篇《给我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