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因莎娃而改变
“2004年,我的人生轨迹变了。”回忆起来,麦克斯唏嘘不已。他毕业于美国名校普度大学,打过青少年网球赛事,发现自己没有前途。他换过若干份工作,感觉自己30岁时前途黯淡,直到他在美国尼克网球学校遇到11岁的莎拉波娃,眼前一亮。“你见过老虎伍兹在6岁时挥杆的模样吗?她击球的力度,就是那种感觉。”他当时的直觉是:莎拉波娃或许会是自己的午餐券。随后,麦克斯向IMG公司推荐时说:“不要将这个姑娘当成商品看待,我们要呵护她、关心她。”
麦克斯在帮助莎娃解决了签证问题、处理好同俄罗斯网协的关系之后,赢得了莎娃父亲的信任。很快,莎娃父亲将女儿全权交给麦克斯负责。
角色:一个贴身保姆
大满贯赛事期间,当莎娃决定更换一个新的酒店时,麦克斯考虑的问题,必须面面俱到。他要联系酒店经理,同保安队长见面,检查房间的私密性和设施,在酒店大堂打一辆车去市中心的火车站,计算出去球场的最短时间。“看起来很琐碎的小事,对莎娃相当重要,因为她来到这里的目的,是赢得大满贯。”麦克斯解释说。
麦克斯将80%的心血,扑在了打造“甜心莎娃”的品牌上。尽管从莎娃身上,他和IMG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和莎娃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利益。“我和麦克斯之间,一半是商业,一半是家庭,就像是舅舅和外甥女。成名之后,麦克斯是为数不多我一直信任的人。”莎娃说道。
立场:似乎更偏莎娃
本届澳网期间,麦克斯在莎娃身边寸步不离。新闻发布会上,每当问到棘手的问题时,莎娃总会望向角落里的麦克斯,进行眼神交流。
记:麦克斯和罗德里格斯都与李娜很熟,会给你一些建议,这对你而言是优势吗?
莎:其实我和李娜交手过很多次,我本来就对她很熟。而麦克斯从我11岁起就在我身边了,他太了解我了。
记:麦克斯会支持谁?
莎:他心里自有答案,你得去问他。
莎娃咯咯直笑,言下之意,麦克斯同她更为亲近。连李娜也在她自己的新闻发布会上笑言:“我猜想,麦克斯到时会吃着‘甜心莎娃’,看我俩的比赛。”
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麦克斯并不出现在李娜的发布会上,麦克斯解释道:“李娜是个大姑娘了,不需要我时刻守在她边上。”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2010年年底,李娜同教练托马斯分手,后者转投莎娃,并帮助莎娃在经历肩伤后强势复出。为何分手、分手后关系如何,不得而知。麦克斯在这其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前,在半决赛中,她正是击败莎娃而晋级决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