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看重个性
2004年,莎娃夺得温网冠军,一年之后,麦克斯就帮她签了7个大合同,其中,同耐克的8年合同价值超过7000万美元。
2009年,麦克斯成为李娜的经纪人,当时李娜的世界排名是第25位。他说服了耐克在李娜的球衣上印其他赞助商的标记,这同费德勒和莎娃一样。2011年李娜赢得法网冠军后,挥舞着支票想要赞助李娜的品牌,实在太多了。“我们可以轻松地为李娜安排甚至20家赞助商品牌,但她没有那么多时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在众多的潜在品牌中选择符合李娜个性的那几个,精挑细选。”数周之内,麦克斯便搞定了7个合同,3年的价值超过4800万美元。当时,麦克斯就公开宣称,李娜将轻松超越除莎拉波娃之外的所有女选手,成为女子网坛第二富有的球员。
ESPN体育经济专家洛威尔说:“在莎娃和李娜身上,麦克斯把握的时间相当精准,这对经纪人来说是最难的。”
李娜法网夺冠当晚,麦克斯在家里喜极而泣。同陪伴莎娃成长不同,麦克斯在李娜27岁时才签约,体现出了他巨大的勇气与耐心,“在我眼中,任何一个球员都还很年轻。”回顾这一过程,麦克斯透露,签约李娜,更看重的是她鲜明的个性。“她活泼、聪颖和机智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你看她在采访中,能瞬间捕获全球媒体的兴趣,这才是我签约她的最主要原因。”
本届澳网期间,李娜总会主动提及自己身后的团队,李娜透露,“每次比赛结束后,在更衣室门口,我的团队就在那里等着我,我们开个简短的会议,点评比赛,这让我感觉很踏实。”尽管这些年李娜更换过教练,但她坚定不移信任自己的团队,“从2009年有了团队至今,我比赛期间的准备习惯和安排从来都没变过。”有了这些保障,李娜才能全神贯注投入比赛。
永远不露声色
当然,手上拥有两张大牌,并不总是幸福。接下来莎娃同李娜将交手,麦克斯对中国媒体的态度相当回避,因为他必须面对一个敏感话题——将李娜带入世界前十的功勋教练托马斯于2010年年底离开李娜,转而成了莎娃的教练。
中国球迷与媒体难免揣测,托马斯是为了更大牌的客户与更多的签约费与国际关注度,而抛弃了李娜转投了莎拉波娃。麦克斯反复强调:“托马斯和李娜是和平分手,他并非为了钱或是名声才改换门庭。”而后在李娜法网夺冠的征途中,半决赛便是击败了莎拉波娃。
作为她们的经纪人,麦克斯永远不会透露自己的倾向性。或许我们可以揣测,法网期间,精明的麦克斯暗暗站在李娜这一边,相较之下,她是一座尚待开掘的金矿。法网之后他说:“李娜成为大满贯冠军,已完全超出了金钱的意义,甚至超出了纯体育的内涵;李娜为中国树立起新的国际形象,为世界带来深远的中国影响。”
麦克斯喜欢将自己比作前湖人主帅菲尔·杰克逊。“‘禅师’杰克逊是个好教练,我是个好的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