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韩少功一直是一位深具历史眼光、哲学思维的作家,也勇于探索文学形式的创新,与其名作《爸爸爸》《马桥词典》相比,《日夜书》更返璞归真,群像式记录了一个时代年轻人以及暴风骤雨之后他们的命运。比如谱写《伟大的姚大甲畅想曲》讴歌自己未来,打禾却撒得稻谷满天的艺术青年大甲;比如下达任务时心狠手辣被知青奉为“活阎王”,免官后却向知青传授诸般生存绝招的吴场长;比如唱歌剧吓走雀鸟被本地农民当成念咒,把咬了自己一口的蛇踩得血肉模糊的美貌悍妞小安子;比如老实厚道却半生蹉跎最终患绝症自尽身亡的老好人郭又军;比如才华横溢成为众多知青精神领袖,却极度自我自私自负走向不归路的思想者马涛……群像中每一位皆如星辰般独特而闪亮,各自负载了一个时代的某种特质,并共同构筑了历史的星空。
二元属性
《日夜书》的创新在于小说中随处可见的二元属性。知青生活本身便存在尖锐的对立,过着质朴生活的农民和文化程度高的知青间固有矛盾本是重要的时代特征。在几十年中一次次用文字梳理审视这段生活后,韩少功将对立看得明澈,时间沉淀了郁闷,年少时不为乡人理解的隔阂在老而弥坚的笔下都化作了一个个透亮而欢乐的段子,更随着时间的延展而升华。
回忆与现实也是互为彼岸的二元存在,昔日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是一种彼岸:村干部心目中的美好未来是“吃饭不收饭票,餐餐有酱油,人人当地主,家家有套鞋”,知青们心目中的美好未来是“将来一定要狠狠地一口气吃上十个肉馅包子,要狠狠地一口气连看五场电影……”当这一切物质追求都成为现实并转瞬被抛在身后,大地上流汗流血的青春记忆反成了发渐如雪时回不去的彼岸。
短暂青春与漫长一生是另一种对立的存在。有人的青春始终在。寓言式传奇一直是韩式知青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闪光点,所以也有令人欢欣的转化……坚持、沉沦与升华并存又相互转化,有如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也是群像式历史小说的魅力所在。
时代纪念
叙事中厚重的历史感和渗透的轻灵、幽默则是另一对矛盾存在。《日夜书》是苍劲而凝重的,面对少功新作,时间如潮水瞬间漫天盖地席卷而来。然而《日夜书》又是极幽默而轻灵、生动跳脱的,笑料层出不穷。历史并不枯燥,《日夜书》的幽默不是挠皮肤的痒痒笑,甚至不是更深的肉里笑,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的笑,既笑世事滑稽无常,又因岁月沉淀而洞悉,因洞悉而悲悯,这笑是笑别人也笑自己,笑中带泪。
给作品起名《日夜书》的韩少功,似乎也有意用昼夜的二元对立来隐喻书中无所不在的多重二元存在吧。《日夜书》以文字雕刻知青时代的兵马俑阵,面目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记录了先秦的磅礴与厚重,而韩少功用苍劲的笔法将知青史描摹得犹如陶铸石刻般坚固,细细品时,每个细节又如此灵动。此时唯有屏息与尊敬,因为面对的并不是作家的个体青春记忆,而是几乎要荒芜在时间长河里的民族史。在理想的彼岸回望过去,永恒的传奇跨越了时代,这是一部献给作者自己和一代同龄人的纪念。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