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次只捕两条带鱼
去年冬季带鱼汛,嵊泗县枸杞乡“浙嵊渔07168号”在一航次捕获的约5000公斤鱼中,带鱼只有两条。“那两条带鱼,一条被我送给亲家母吃,一条留着自己吃。”捕鱼30多年的船老大汤忠吉说,现在渔船大而多,捕捞技术越来越先进,渔场却越捕越小,“再这样下去,阿拉捕鱼人就没有饭吃了。”
“带鱼像筷子,鲳鱼像扣子,大小黄鱼千年等一回。”渔民们会这样告诉你。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被称为舟山渔场的“四大家鱼”。几十年过去了,前三种鱼已基本绝迹,只有带鱼还“独木苦撑”,但其产量已呈连年下降趋势。鱼类衰退,导致舟山水产品“群雄”座次也悄悄地发生变化,“虾兵蟹将称大王”。
酷渔滥捕是最大杀手
春季的沈家门渔港,万舸云集,一艘艘威武的铁壳大轮似在宣示着人类征服海洋的力量。
“从木帆船到机帆船到渔轮,舟山渔场渔业资源陷入危机恰恰是人为的过度捕捞造成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徐汉祥说,“捕捞力量的过猛发展,不但使单位渔获率渐趋下降,更使舟山渔场趋于超饱和状态。超强的捕捞压力使一些原已经被破坏的资源无法得到恢复,使一些品种出现种群退化迹象。”
由于捕捞压力的不断增大,渔业资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出现所谓的“种群替代”现象。“直接表现为,传统鱼类渐渐在人们视野中消失,而稀奇古怪的鱼类大量出现。因为一种鱼类被替代意味着有可能永远绝迹,而新生鱼类生命力差,加上人为捕捞,很容易也濒临绝迹,直至鱼类完全绝迹。”徐汉祥把这比喻成恶性循环。
建立带鱼资源保护区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舟山市政协委员周振海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禁使用违禁渔网。
“通过设立海洋特别保护区、投放人工渔礁、实施增殖放流、建设人工藻场、优化休渔期制度和禁渔区制度等综合性措施,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和资源恢复力度。这样,舟山渔场再现往日繁荣景象完全可能成为现实。”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加大带鱼保护力度,近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了《浙江省2013年海洋禁渔通告》,首次将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的禁渔休渔规定列为禁渔通告内容之一。《通告》明确规定,核心区自4月16日12时至7月1日12时,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生产。这意味着,“东海带鱼保护区”走上了规范化管理。
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普陀东极岛渔民王岳定颇有信心地说:“鱼蹦虾跳,相信未来不是梦!”
翁盈昌 谢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