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这辈子是来还债的”
——杨惠姗、张毅艰辛的琉璃创作之路
林明杰
■杨惠姗用脱蜡铸造法创作的《早山一枝春》 图TP
  《琉璃之人间探索——杨惠姗、张毅联展》昨天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张毅对记者说,之所以在这个时候举办这个展览,是因为害怕“再不展就没机会了”。张毅指着自己的秃顶说,这里本来有浓密的黑发。去年底,张毅因心脏三条主动脉堵塞,做了搭桥手术。这26年来,人们只是看到这对台湾电影界的佳偶“改行”玩琉璃制作,且玩得极其出彩,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艰辛。

  被打“一巴掌”

  作为导演的张毅,因爱上了在他的电影里扮演“玉卿嫂”的杨惠姗,而杨惠姗又鬼使神差地爱上了琉璃创作,于是他只有放弃原来衣食无忧的职业,陪着妻子一起走。早期,杨惠姗迷上了法国人用“独门秘技”脱蜡法制作的琉璃艺术,立志要做出中国人的琉璃作品。经过三年半的探索,他们欠债7500万元新台币,出售抵押了自己和家人的6幢房子,经过无数次失败,勉强做出了作品,送到日本展览。可日本学者却说,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耳杯,其实就是用脱蜡铸造法制作的。张毅、杨惠姗夫妇只觉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自许创建现代中国琉璃风格,竟对历史如此无知!

  “烧钱”又搏命

  他俩是用生命在创作琉璃艺术。看上去娇嫩的杨惠姗,26年来一直陪伴着1400多度的高温窑炉。钢水一样炙热的玻璃溶液形成的热浪曾将她的眉毛都烧光了。她的手在雕刻、搅拌、翻砂、搬运等劳作中经受着磨砺。她的左耳在一次通宵创作时突然失聪。张毅则主要负担起为妻子的“烧钱”行为筹钱的艰难工作。“几乎有10年时间,每天下午三点半都是我最害怕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我不能凑够钱通过银行支付出去,第二天别人就会来搬东西。”

  巨大的压力,早就让张毅的心脏伤痕累累。1998年,连续两个国际大展之后,又着手北京故宫展的筹备,张毅突感不适,在朋友几番催促下才去医院检查。医生将心电图生气地扔在杨惠姗眼前:“他都心肌梗塞了,你还让他跑来跑去!”当时,张毅心脏血管的三分之一已完全坏死,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还是不满意

  如今,他俩开拓的中国当代琉璃艺术已蔚为壮观。这次展览也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赞。但杨惠姗还是不满意自己,因为她刚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创作失败。多年来,她的心愿是做出一件2米高、整体铸造的千手千眼观音,但一直未能成功。为了这次展览,她再次尝试。然而,窑炉打开后,她再次失望了。张毅说:“我查看了财务账本,这件作品烧掉了500万元(新台币)。”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更深地感悟了人生。张毅说:“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无常,要在有生之年,为中国人留下点东西。”杨惠姗则说:“我一直相信,我们的前世可能是汉朝时做琉璃的工匠,上辈子没有做完,或者做得不好,这辈子要还债。”

  本报记者  林明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25版:人才专版/留学招生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长三角
   第A3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35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36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A37版:夜光杯
   第A38版:夜光杯
   第A39版:连载
   第A40版:阅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展报道/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展报道
   第B12版:车展报道/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展报道
   第B14版:车展报道/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展报道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我们这辈子是来还债的”
书香上海 成就梦想
市总工会推五一系列文化活动
“陈喜”冒出山东话 “胖妈”一口苏北话
张伯驹潘素书画展在京揭幕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22“我们这辈子是来还债的” 2013-04-24 2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