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陈志远去世两年了。过去两年来,华语流行音乐发生了很多事,比如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帽子歌后”凤飞飞也走了,比如音乐下载据说很快就要付费了,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没变的,那就是,过去两年来,华语乐坛还是没人能写出那么多能传世的经典,而大多数人仍然不了解陈志远。
2011年春天,陈志远悄悄地从台北一家医院里离开了人世,就像徐志摩诗里写的那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陈志远真的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大家对于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无尽感慨:原来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那么多经典都出自陈志远之手啊!《龙的传人》《酒干倘卖无》《再回首》《大约在冬季》《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我们可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乎所有优秀华语流行音乐唱片上找到陈志远的名字,毫不夸张地说,他几乎只手创造了一个时代。
可是,意识到这点的人太少了,包括久经沙场的音乐圈内老将。我的一位在圈内混了30年的台湾音乐人朋友,曾经拿过台湾的金曲奖,可他聊到陈志远的时候,竟也由衷地惊叹道:“陈老师真的很厉害,我直到最近才知道《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是他写的。”
是的,陈志远创作的经典不胜枚举。《梅花三弄》(姜育恒)、《逍遥游》(小虎队)、《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王杰)、《天天想你》(张雨生)、《伤心的话留到明天再说》(郭富城)、《边走边唱》(黄磊)等等,这些歌曲从80年代横跨到90年代,从青春偶像到实力派唱将,不知陪伴多少歌迷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据不完全统计,整个80年代有80%的所谓“主打歌”都由陈志远负责编曲,还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陈老师是华语乐坛史上唯一靠编曲挣到一亿酬劳(台币)的编曲人。
这一切得益于陈志远在技术上的天赋和勤奋。这位据说靠自制纸板吉他“自学成才”的大师把毕生的经历都投入到了编曲事业上。在各位业内人士的回忆中,陈志远是台湾最早使用电脑编曲的音乐人,而且他几乎不参加应酬,为人极其低调。可惜,这些都是传闻而已,正因为陈志远太过低调,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大多只能道听途说。不过,能耐得住如此寂寞,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志远身处的时代,是“民歌运动”开天辟地的时代。陈志远那一代人,是读余光中的诗和听鲍勃·迪伦长大的,所以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人文情怀的浓烈和美国民谣的清洌。如今,互联网已然冲断了怀旧的链条,新的秩序飘荡在风中,一片混沌的结果是充斥在当下的曲调怪异歌词俗气的“神曲”。
给华语乐坛带来春天的陈志远却在春天离开了,留下我们,在他的歌里回味他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