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暴露出问题
海联讯“出事”,始于2013年3月21日晚间的一则简单公告。公告中,海联讯称公司接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通知书,被立案调查。
4月27日,海联讯一口气发布了32份公告,其中有两份公司“会计差错”有关的公告,掀起海联讯涉嫌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
根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海联讯调整2010年虚假冲减应收账款,调增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1.13亿元,2011年该指标为1.33亿元,两者合计高达2.46亿元。
此外,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指出,2010、2011年度,海联讯向数家客户提供服务,合计确认应收款3180万元,截至2012年末,这笔应收款未曾有收款记录。
海联讯在公告中表示,2009年-2012年度,海联讯公司存在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等情况。
这些公告表明,海联讯2009-2011年期间,虚构应收账款收回,涉嫌违法违规。尽管公司主要股东章锋、孔飙、邢文飚书面承诺:如果海联讯截至2011年底的应收账款(包括本次审计报告保留意见中的应收账款3180万元)到2014年底仍然无法足额收回、发生坏账损失,将由主要股东个人章锋、孔飙、邢文飚以现金方式补偿给公司。但是,在应收款方面的造假是个事实。
涉嫌收入和利润造假
除了应收款问题,海联讯还涉及对销售收入和利润造假。
公司4月发布的公告中,对2010年、2011年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据经调整的合并利润表显示,海联讯2011年分别虚增净利润、营业收入及销售费用2278.88万元、1592万元和14.55万元;虚减营业成本和管理成本117.97万元和182.58万元。当年净利润相应从6273.23万元调减为实际的3994.35万元,虚增2278.88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数的57.05%。另外未分配利润虚增4443.8万元。而在2010年,未分配利润中,虚增2392.85万元。
2012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修正前后的增减变动幅度为-14.99%,营业利润修正前后的增减变动幅度为-25.25%,利润总额修正前后的增减变动幅度为-23.49%。
尽管公司对这种行为解释为“会计差错”,但显然存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数据的造假嫌疑,甚至可能欺诈上市,与刚刚被查处的万福生科有异曲同工之处。
保荐人又是平安证券
从数据上看,海联讯涉嫌的造假程度没有万福生科那么大,但是,这是一家IT企业,从事信息通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业务,主要是提供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这种公司固定资产往往占比很小,流动资产成为公司核心资产。财报显示,海联讯的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在93%以上。海联讯账面上的巨额应收账款,表明应收账款成为海联讯的主要资产。在应收款上弄虚作假,令投资者怀疑公司的质量,当年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也是一个疑问。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海联讯上市保荐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也是问题机构。
成立于2000年的海联讯,一直有IPO的冲动,2003年就启动境外上市,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2008年,公司决定回归境内上市,但是,受限于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于2009年12月22日上会被否。2011年7月,海联讯二次上会,保荐机构由先前的华泰联合证券更换为平安证券,而其选择的会计师事务所,则是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
然而,近年曝光的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与这两家机构有关。平安证券2011年曾经保荐胜景山河上市未获通过,同一年由其保荐上市的万福生科日前也爆出财务造假、涉嫌欺诈上市的丑闻;而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则因绿大地造假上市而臭名昭著,并被证监会取消了证券服务资格。
种种现象显示,海联讯有点像万福生科。公司2011年11月成功发行1700万股,发行价23.00元。2011年11月23日,海联讯上市,上市首日虽然大涨35.65%,创出31.48元的高价,但此后一路下跌,目前股价在9元左右。尽管去年实施了10转10的分红方案,但复权计算,目前股价还是较发行价下跌了20%以上,投资者损失惨重。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