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在网上比较服装、电脑等各类商品一样,金融产品的货比三家很快会成为人们习惯”——基于同样的认识,四位不同背景的职场精英走到了一起。2012年3月,他们创办的金融垂直领域的搜索平台“融360”在上线1个月内即获得了凯鹏华盈、光速和清科集团近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
民居里的志同道合
创业的种子萌发于6年前。当时还在美国运通工作的叶大清与后来作为天使投资人的庄辰超曾在中关村内一席长谈,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充满憧憬。他认为,新兴的网络平台可以帮助银行获取新一代精准用户、满足银行创新产品开发的需要,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用户也可实现“货比三家”。敏感地嗅到这一市场需求,2011年底,几位已经在各自领域打拼多年的职场精英纷纷辞去薪资优越的工作,相聚在北京中关村“华清嘉园”的一套居民住宅内创办了融360。
“这是一套三居室的住宅,挤进了十余名工程师,两间卧室成了销售办公室和会议室,服务器不得已放在了洗手间。”叶大清笑着说。这套房子也特别有意思,从窗户外望出去,左边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院,右边是搜狐网络大厦,正巧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集合。“每当看到这一场景,心里就感觉有了奔头!”2012年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多年前的创业种子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萌芽”时机。
“金融和互联网其实是文化差异很大的两个行业。”融360运营副总裁陆佳彦告诉记者,譬如银行里会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互联网公司则经常老板与员工在一起办公。融合不同的行业背景本身也是一个挑战。所幸的是,整个创业团队专业背景互相补充,很快让融360找到了自己的模式。
垂直搜索的大蛋糕
谈起创业理念,叶大清滔滔不绝:“融360对于银行业不是一股革命性的颠覆力量,我们不会自己做小贷产品,我们的角色是加速银行业适应互联网,让产品和用户的匹配更高效、信息更对称。融360是银行的帮手,不是颠覆者。”
举例说,汤先生需要贷款5万元来弥补装修房屋的资金缺口。为了避免跑银行的麻烦,汤先生通过融360搜索,输入了贷款用途、金额和期限以及个人职业和收入等情况后,找到8款来自不同银行的个人小额消费贷款,最后锁定了利率相对较低的宁波银行某产品。1小时内客户经理便联系到汤先生,一周之内就收到了3万元贷款。
“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网上搜索产品比较价格,然后下单购买;事实上,搜索、比较贷款这样非标准化、风险性和复杂性较高的金融产品也完全可能,”叶大清表示,作为金融垂直搜索平台,融360对此抱有极大的企图。融360相比一般的信息型垂直搜索还进了一步,平台直接对接了银行信贷员,使用户搜索和比较之后,能够直接通过网上申请,让信贷员通过电话跟进接洽,这是一种电商化的尝试。不过,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金融在线化离完全非人工接触的自助式购买仍有一段距离,线上调研、线下电话或面对面申请目前更为实际。
创新稳健的平衡点
家在一个城市,工作在另一个城市,经常出差在第三个城市,融360的创业团队都成了“空中飞人”。伴随着他们“飞行”的轨迹,融360上线以来已快速集成了2000余种贷款,用户月申请贷款金额过百亿元。在融资完成后的短短1年间,融360急速圈地,目前已经上线了30多个城市版,今年底计划开足60个城市。
随着阿里、腾讯的大举进入,近年来迅速升温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但在垂直搜索这一块,融360自信可以拥有先发优势。这个行业门槛并不低,金融搜索网站并不是简单的购物电商网站,除了搜索和推荐技术之外,还有相关的银行技术,如严谨的风控能力、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数据分析、金融建模和数据管理等多项专业技术。
互联网金融看上去是一个“钱途”多多的行业,但其中的风险也不小。“互联网的快和创新必须有效结合银行业的稳健和风控。”这是团队的共识。从商业模式来看,融360主要靠向上游合作的金融机构收费,而对中小企业的消费者免费,以此打造一种健康的盈利模式。
“这个行业充满想象空间,”来自上海的陆佳彦十分“享受”这一创业的过程。“离开银行业的时候我已经35岁,机缘巧合让我们成为一个专业互补的团队并有了共识,我想这可能是我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机会!”带着同样的梦想,这群“70后”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新开始。
【创业感言】
投身创业,拥有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自由,这就像我们正在做的:通过金融搜索解决信息不对称,让人们有机会自由地选择划算、方便、安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当你有足够解决难题的能力之后,不免想找一个门槛足够高、问题足够多、市场足够大的领域来开创一份大事业。
做一件能够改变金融行业的事,远比在大公司拿着稳定的高收入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