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多起投诉
今年3月17日,祁女士带着孩子去南方商城4楼的星乐园游玩,不料海洋球的围墙突然倒了下来,造成幼童右手桡骨骨折;4月28日,吴先生的孩子在新村路上的亲子乐园玩耍时,由于海盗船座椅设计问题造成牙床受伤。
记者从市消保委了解到,类似安全事故并不鲜见,有的造成儿童轻微伤害,严重的则导致骨折等严重创伤。仅2012年至今,由于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本市就受理相关投诉17起。“如由于滑梯既没有安装扶手又没有人员看护,导致小孩摔伤;又如因蹦蹦床存在产品缺陷,致儿童在下落时接触地面造成儿童手部骨折;还有因游玩儿童过多,场面失控,发生踩踏,”市消保委常务副秘书长陶爱莲说,这些事故发生后,大多数儿童游乐场所经营者当作个案与消费者协商赔偿解决,并未因此作出实质性改进,如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现场管理与看护人员等。
为了保护儿童的消费权益,市消保委与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组成联合课题组,历时3个月,通过问卷、暗访、座谈会等形式,对申城儿童游乐场所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标准缺失看护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选择儿童游乐场所时最关注的因素就是安全性(77.8%)。尽管家长普遍表示在选择儿童游乐场所时会关心安全因素,但家长作为非专业人士很难对此做出科学判断。
课题组在暗访中发现,双休日是儿童游乐场所人员最密集的时间段,但有些场所没有限定进入儿童游乐场所的人数,有些场所即便有人数限定也并没有落实。相对于场所内众多的儿童,现场管理和看护人员严重不足,秩序相对混乱。此外,一些户外游乐设施的管理人员明显缺乏专业性。
此外,为免责,游乐场所通常会要求家长陪同儿童进入游戏区域,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在儿童进入到儿童游乐场所后该怎样履行监护义务。例如儿童进入到游乐场所120分钟后,由于体力透支造成动作失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儿童在游乐场所内进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等。
儿童游乐设备标准缺失也暗藏安全隐患。据了解,目前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是有国家标准的,而在小型儿童游乐设施方面并没有相关安全标准,这就导致大量小型儿童游乐设施的监管缺位。
数量偏少质量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孩子经常光顾的儿童游乐场所依次是公园里儿童活动区、室内游乐场所、肯德基或麦当劳里的游戏区、大卖场里的儿童游乐场所和少年宫少科站等。73.3%的家长认为当前儿童游乐场所教育功能缺失,仅19.4%的家长表示对当前上海儿童游乐场所质量表示满意。
消费者认为,数量偏少、质量不高、教育功能缺失,是目前儿童游乐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市消保委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儿童游乐场所的安全标准,尽快制定小型儿童游乐设施的产品安全通则和儿童游乐场所的服务标准,强化儿童游乐场所在安全与服务方面的监管,建议将儿童游乐场所列入城市规划,保证居住区人口与儿童游乐场所数量的合理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