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二号的峰值速度和持续速度分别为每秒5.49亿亿次和每秒3.39亿亿次。这组数字意味着,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000年。
来自美国的“泰坦”和“红杉”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居第四的日本“京”系统也是全球4台亿亿次级超级计算机中的一员。2011年6月,它取代中国的天河一号,成为新的世界最快计算机。后者这一次的排名是第10位。
与天河一号相比,由170个机柜组成的天河二号占地面积相差无几,计算性能和计算密度提升了10倍以上,执行相同计算任务的耗电量仅为三分之一。国防科大研制的“飞腾-1500”构成了天河二号的服务阵列,约占全部CPU的八分之一。计算阵列则由英特尔公司的至强CPU和至强融核协同处理器构建而成。
这一被称为“新型异构多态体系结构”的全新组合方式不仅大大提高计算速度,也将天河二号的应用从科学工程计算拓展至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这台超级计算机系统由280人历时两年多研制完成,耗资约1亿美元。2013年下半年,它将在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投入运行,其先导系统已开始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用户提供服务。(白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