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当天代表中国政府就“南海行为准则”发表四点看法,提出协商确定制定“准则”的路线图:
一要有合理预期。“准则”涉及多方利益,制定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协调过程。
二要协商一致。推进“准则”应参考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经验,寻求最广泛共识,照顾各方舒适度。不应把个别或几个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其他国家,强扭的瓜不甜。
三要排除干扰。中国与东盟国家以往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因受到干扰而中止。各方应多做有利于推进“准则”进程的事,为此创造必要的条件与环境,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四要循序渐进。制定“准则”是《宣言》中的规定,“准则”不能取代《宣言》,更不能撇开《宣言》另搞一套。当务之急是继续落实好《宣言》,尤其是积极推进海上合作。在此过程中,协商确定制定“准则”的路线图,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王毅强调,中国一贯主张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争议,二者不可偏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为历届中国政府所传承,当然要继续坚持。
分析人士认为,四点主张是中国对“南海行为准则”作出的重要表述,而推进“准则”进程要以互信为基础,不可一蹴而就。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强表示,由于目前有关各方共识不足、互信缺乏,推进“准则”进程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谈判进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进程本身就需要很长时间,通过这个进程才能使彼此互信不断增强。另外,某些国家,特别是菲律宾,近期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给‘准则’谈判进程设置了障碍。包括越南、菲律宾在内的国家,不断推动南海问题地区化和东盟化,特别是在近几年不断推进在东盟内部先形成东盟的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以此为基础再来和中国谈判,这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目标是背离的。”
清华大学国际法教授李兆杰表示:“南海问题这几年闹腾这么大,跟美国希望把南海作为它重返亚洲的战略支点,偏袒菲律宾、越南的权利主张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必须把外部因素排除掉。”
(柳青 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