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最近多次接到有关独居老人在家中身亡却无人知的来电。仅昨天,本报962288热线就接获两起类似事件报料。炎炎夏日,老年人居家安全和护理问题尤需重视。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67万,占户籍人口的4.7%,即使现有的近11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全部提供给高龄老人,仍有约85%的高龄老人必须留在家中养老。同时,沪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占沪籍老年人口的6.7%,约25万人。
市老年学学会调查显示,居家照护需三大“系统支持”,才能既保障老人安然度夏,又能享长久的服务。
技术辅导
老人常年卧床,如何帮老人预防褥疮;老人有吞咽功能障碍,吃饭前,如何帮助老人活动口腔肌肉,防止食物误入气管;洗澡前,又该如何为老人量好血压,试好水温,状况允许再入水……类似的技能技巧,都是高龄失能老人家属和保姆亟需掌握的。
喘息服务
进入“十二五”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成新增老年人口主体,少子化、高龄化并存,这样的老龄人口现状决定了“喘息服务”的需求庞大——那些常年有老人卧病在床的家庭,如何才能休息一下喘口气?前年起,浦东、静安、黄浦等的一些社区酝酿试点“喘息服务”。试点普遍面临的难题是: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人数少,亟需接受服务的家庭却被“边缘化”。
纳入医保
居家照护服务价格是关键,不少基本护理项目,如果住院就可享受医保,但如果在家里由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目前还不能由医保支付。只有让居家护理的一些基本项目也能享受医保,才能让更多老人“付得起”。
(相关报道见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