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插线与拔线
左 妍
  左 妍

  在家大扫除,从犄角旮旯里翻出最多的东西不是账单,也不是信用卡签购单,竟是一堆各式各样的数据线。它们杂乱地扭曲成一团,积满灰尘,难舍难分。而作为电线的主人,我已经无法辨认出它们所服务的对象——究竟属于哪个电器或设备——或者设备本身早已寿终正寝。

  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添加新的电子设备,手机、相机、照片打印机、移动硬盘等,于是就有了一大堆颜色不同、接口形状各异的数据线和电源线们。每天早晨,我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一堆电线中摸到正在充电的手机,然后拔掉线;而电线的另一头,因拆来拆去太麻烦,基本常年保持插电状态。

  每次整理房间,对这么多电线总是很头疼。它们不但破坏房间的美感,一不留神还绊你一下。但分析了每条线的用途之后,我沮丧地发现,离开它们,生活节奏可能要被打乱。

  就拿手机来说,24小时开机,平时联络朋友、网购娱乐都要用手机,一旦电量少于20%,我就会没有安全感——所以一有空就充电,电线拔不得。

  身处科技发达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受制于这些电线,也习惯了忙碌的插线生活。可是,真的要被各类电线包围吗?一旦拔线,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美国人科林·毕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一问题。2006年,他和家人尝试远离各类电线、远离网络,虽然这种尝试只持续了一年,但他自己开发设计了许多有趣又环保的物件,例如利用骑自行车榨水果汁、蔬菜汁。他向人们证明了一件事——拔线后,生活在继续,还带来了以前感受不到的快乐。

  如今,电子产品把我们服侍得太舒服,以至于有些人患上了依赖症,而对电子产品高度依赖的结果,是资源的大肆消耗。为此,一些“慢生活”组织发出倡议,每周“拔线”一天,远离电子设备,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让心灵回归平静。

  我们虽然无法完全舍弃那堆数据线,但插线与拔线却可以是控制生活节奏的一种形式。或许,我们也可以挑个周末,藏了手机、合上电脑、关了电视,拔掉数据线,把它们统统塞入抽屉深处,这一天的生活,也许别有一番滋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读者之声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港澳旅游/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用监控摄像头须有法律界定
维生素与名校毕业生
插线与拔线
官员“失语”只因离群众太远
白天讲神话 晚上干鬼事
丰子恺旧居的“灵魂讣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插线与拔线 2013-08-06 2 2013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