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站社区(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张颖介绍,1994年,在北站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闸北区妇联、区团委、区教育局的努力下,爱心学校招生了。起初,招生对象基本锁定为社区自强少年队成员;2008年之后,逐步扩大招生范围,受惠家庭覆盖到全社区。爱心学校配备了一支集合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专业社工队伍,专门管理爱心学校的日常运作,并组建了一支由高校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教师队伍。
“爱心学校不仅提供暑托,也搭建了一个爱心平台,为孩子圆梦。”张颖说,在这个特别的“暑托班”,会有退休的老教师主动提出给家境贫寒的孩子们免费补课,也会有昔日爱心学校小学员升入大学后重新回到爱心学校,主动加盟志愿者队伍传承爱心。老师们发现,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缺乏自信,于是联系了专业教练为他们开设了跆拳道班,资助他们穿上正规运动服,在全国比赛中显身手,秀出勇气和力量。北站社区(街道)团工委周琦麟每年都会跟随居委会干部深入社区摸底,他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女孩小芳,在爱心学校总是显得沉默寡言,了解下来才得知,小芳父母离异,妈妈又因为吸毒被送进戒毒所,小芳考进了中职却凑不齐学费。爱心学校老师找到小芳的新学校,几番沟通为小芳减免学费,并持续资助她完成学业。这样的故事,在爱心学校时有发生。爱心学校对孩子们的关注,没有下课,也没有假期。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吴丹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