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悉尼的人口只有一万多,书店竟有七家,而且集中在比肯大道及附近。在悉尼镇信息中心,就有专门介绍这个“书镇”(Sidney booktown)的导游图。
我们按图索骥,首先来到比肯大道2372号的“比肯书店”,这家书店主要经销二手书、珍版书、绝版书等。走了没几步,见到第二家书店——“军事与历史书店”。见店里两位老人正在摆弄两个穿着军装的塑料模特,我们好奇地踏进店门。这也是一家二手书店,书虽旧,却被清清楚楚地分门别类归置,书架上标着图书的主题类型:二战、海军、空军、皇家骑警、铁路、邱吉尔专题、加拿大BC省历史……我们与其中一位老人攀谈,发现他正是店主泰纳先生。
我对泰纳先生说,中国近年来实体书店生存艰难,因为网络书店抢走了很多生意。泰纳先生表示赞同,说加拿大情况也差不多。悉尼的“书镇”导游图上标着九家书店,但其实已关了两家。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在网上查到某种书后,到他的店里来买书。他本人也爱读书,“我看过店里大部分的书。”他用手画了个圈。
我问泰纳先生:“你经营这家书店多久了?”他平静地回答:“三十年。”见我们惊呼,他有些得意地说,我们刚才经过的那家“比肯书店”是他的妻子开的,而街对角的那家“泰纳的书店”以前也是他的,现在卖给了别人。见我们对书店感兴趣,他笑着建议我们也去中国开一家书店,“你不会变得富有,但是很有趣。”
告别泰纳先生,我们又走了四家书店,都在几分钟的步行距离内。除了一家儿童书店卖新书以外,都是卖二手旧书以及古董的。比肯大道上的“帆船图书与古董店”里,图书与古董工艺品混合摆放,店堂里满满当当,却繁而不乱,让人油然而生淘宝的欲望。我看到一个绘制精美的中国漆柜,店员露西亚马上领我看了放在别处的同样一个漆柜,原来是一对,不知道它们的肚子里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第三街上的“闹鬼的书店”,是整个温哥华岛上最老的书店,开业于1947年。书店的名字十分怪异,店里的风格却是典雅舒适,也是二手书与古董混杂,我们在里面逛来逛去,找不到与“鬼”相关的元素。终于,我在店门口挂着的一张已经泛黄的书店“告顾客书”中得到了答案。这张告示上写着:
“一切伟大文学作品的灵魂在此书店出没,主宰。我们绝不贩卖赝品和谬论。
我们欢迎爱书的人们。
我们这里不会有店员在你耳旁啰嗦。
店里准许吸烟,但是烟灰不可落下!
想看多久看多久。
每本书都明码标价。
如果你有问题要发问,老板便在那个香烟烟雾最浓的地方。
我们现金收购(二手)书。
你想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虽然你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阅读能力的缺失可是件十分严重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为你开药方。”
原来,“闹鬼”的是“伟大文学作品的灵魂”!
“告顾客书”的最后有一行小字,意思是上面的这一篇话摘自克里斯托弗·莫利的《闹鬼的书店》。克里斯托弗·莫利是著名美国作家,《闹鬼的书店》是他发表于1919年的一部小说。看来,这位书店老板是个不折不扣的莫利小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