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创新工场CEO、微博大V李开复先生做过无数次演讲、写下过无数篇“心灵鸡汤”,但我相信,恐怕没有一次,能像这次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一个星期前,52岁的他在微博上感叹:“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短短几天时间,这条微博被转发16万多次,评论20多万条。
“在以往的职业生涯里,我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所以给自己的负荷一直比较重,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时间工作,还曾天真地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谁能在凌晨里及时回复邮件’……努力把‘拼命’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现在,冷静下来反思,这种以健康为代价的坚持,不一定是对的。”这朴素而又真实的一席话,足以震撼人心。
超负荷工作、长期熬夜、压力过大,让李开复先生患上了淋巴癌,全身有20多处肿瘤。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生命和健康比什么工作都重要。但,是不是有点晚了?
李开复式的大意,虽有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客观原因,但恐怕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年龄和身体的自信,总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完全有资本去拼一把,于是加班当常态、饮食无准点、锻炼成空白,最终演绎出一幕幕“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拿钱换命”的悲剧。
第一时间,联想起了复旦抗癌女教师于娟。在32岁的年纪,这名海归博士、复旦优秀青年教师、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却已是乳腺癌晚期。病榻上的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尽力气写了一本《生命日记》,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话。
她说:“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也许,道理我们都懂,只是不相信厄运会真的降临到自己身上。从于娟到李开复,能唤起我们的恐惧和敬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