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入沪水果尚未检出,使用生长调节剂未进入风险预警级别
~~~专家:入沪水果尚未检出,使用生长调节剂未进入风险预警级别
~~~专家:入沪水果尚未检出,使用生长调节剂未进入风险预警级别
~~~专家:入沪水果尚未检出,使用生长调节剂未进入风险预警级别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猕猴桃用膨大剂“洗过澡”?
专家:入沪水果尚未检出,使用生长调节剂未进入风险预警级别
马亚宁
  “请不要再买猕猴桃。看看这位大婶在给猕猴桃‘洗澡’吗——她是正在用膨大剂蘸泡猕猴桃膨大期嫩果。”近期,网络空间里热传着一组“猕猴桃之乡”陕西周至县果农用膨大剂增产的照片,让不少消费者买猕猴桃“色变”,甚至有网友“惊呼”能吃的放心水果又少了一样。 “膨大剂”离百姓果篮有多远,现实危害有多大?记者调查后发现,上海本地种植水果,品种好个头大,无需使用膨大剂;外地入沪水果按批次抽检,目前尚未检出有膨大剂残留。

  本地水果无需膨大剂

  上海地产水果主要有草莓、梨、桃、西瓜等,在上海郊区果园“行走”近20年的市农科院作物林果所副所长叶正文坦言,还没见过膨大剂催熟的水果是什么样子。“以草莓为例,上海本地草莓越来越好吃,个头越来越大,主要得益于种质资源和种植水平节节提高,我几乎天天跑青浦、金山、奉贤等沪郊草莓基地,未见过所谓的膨大剂,也没见过膨大剂养大的草莓是何模样。” 

  此外,梨、水蜜桃等本地水果的情况也类似,大果丰产的优良品种不断创新,使得上海本地果农不再追求个头大、产量高,而是在品质、风味、防病抗害上“做文章”。有些水果品种,本地果农还要控制产量和个头,以保证果实少而精,卖出好价钱。如此一来,膨大剂等生物生长调节剂在上海郊区果园里,几乎无用武之地。

  “使用膨大剂,在前期生产中费时费工,增加种植成本;后期收获上市,口感风味下降,果实容易腐烂,储藏期变短。”叶正文说,这对精打细算的上海果农来讲,是笔赔本买卖,绝大多数农户不会问津。

  农业部门持续关注

  猕猴桃上海本地种植较少,外地来沪的水果如何把关呢?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中心(上海)主任、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赵志辉研究员介绍,农业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各大水果批发市场,抽检四季不断的来沪水果,监测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最终残留状况。若超标超限,有关部门将予以查处。 

  “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在蔬菜水果开花、座果期使用,且使用量极低,降解又非常快,不易存在残留超标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相关农业部门一直在密切关注膨大剂使用和残留情况,远未达到需要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级别。因此,无论是本地水果,还是外来农产品,只要是在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达标的,市民均可放心食用。” 

  “当然,我国各地农产品定价还基本以个头大小为准,品质风味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就给个别不法农户留下了‘可趁之机’。”叶正文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时,应该从看外观转变为重品质。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池州贵池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专版
猕猴桃用膨大剂“洗过澡”?
洋泡泡搭成艺术品
“走近边防线”活动总结表彰
广告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4猕猴桃用膨大剂“洗过澡”? 2013-09-16 2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