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团 年轻化
孙颙在会员大会上做工作报告,他提出,作协要利用资源优势,为年轻一代的文学爱好者提供资金、出版、组织便利,培养更多的未来人才,为文学事业的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献策出力。增补7位中青年作家为主席团委员,显然就是践行这一承诺,让中青年作家有更多的发言权。王安忆也表示,新的主席团保持了上一届大部分成员,意味着对过去五年主席团的肯定和信任。无论是年龄还是职务变动,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持作家协会主席团的年轻化,使其活力盎然,这也是增设主席团委员的原因。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汪澜说:“我们既要为作家服务,也要为文学爱好者和社会服务。问需于作家,为他们的创作贴近人民和生活创造条件,为文学新人创造和提供平台。”
对“未来” 要扶持
在副主席中,最年轻的杨扬和孙甘露都是首次当选。孙甘露是作协旗下面向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萌芽》的主编,接受记者采访时,孙甘露说,作协上一届做到今天已经做了很好的铺垫,尤其是年轻作家的创作很有起色,在全国出现了很多很好的作品和作者,同时文学样式也非常丰富多样,有非常学术性的写作,也有非常切近生活的写作。在类型小说写作方面,也有很多出色的作家,像那多、蔡骏,还有很多80后女作家,整体创作非常可喜。新一届作协应该为年轻作家多花一点精力,让他们尽快地成长,“这是文学的未来”。
搭平台 有成效
正如孙甘露所说,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上海作协逐步完善了签约作家机制,为作家队伍培养了新生力量。70后、80后作家快速成长,作品日益成熟,逐渐成为上海文学的创作主力。为大力扶持青年作家,上海作协自2008年开始实行“531”青年文学人才培养计划,用5年时间分3个层次培养一百名青年作家。为90后文学创作者提供更为广阔平台的“文学百校行”活动,历时5年多也收获颇丰,联系了全市两百多家大中院校的文学社团。“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上海战”举办了2届,已有12位90后创意小说作者的作品获得数字出版。
王安忆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透露,作协在完善签约作家机制的同时,也在改革传统专业作家机制,日前路内、小白、那多、须兰、姚鄂梅、孙未等数位中青年作家成为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王安忆说,专业作家机制停顿了多年,是因为看到版税制起来了,作家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但这个市场发生了我们没想到的情况,它对于严肃写作的作家并不是非常支持,所以我们又重新启动了这个机制,给作家一些经济上的支持。”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