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威胁近在咫尺
如今的网络安全,远非杀杀毒那么简单:一方面对移动设备安全威胁的捕获、识别、处理,必须依靠云端的计算能力;但另一方面,“云上的开放”,也给“黑客”们留出了足够的“盗梦空间”。
你见过现场版的黑客“钓鱼”吗?昨天,在软件安全分论坛上,子衿晨风科技公司的CEO王清随机邀请一名观众上台,索要后者的QQ号码后加进一段代码,大屏幕上便直接显示出该观众的真实姓名和社交关系网。在移动安全分论坛上,360移动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周亚金则演示了恶意程序如何利用定制系统的漏洞来“钓鱼”:远程可控的恶意程序既可伪装成银行短信,亦可“变装”为亲友号码,据悉约有50%的漏洞皆因厂商定制而生。
中国免费安全软件普及
目前,中国还是全球唯一普及免费安全软件的互联网大国。因为免费杀毒应用的普及,在微软今年的《全球个人安全入侵报告》中,中国的恶意软件感染率从原来的“重灾区”降到了“相对安全区”,中国用户的被入侵比例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10。不过,上网安全依旧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在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平台360上,每天截获的手机恶意APP、恶意插件就有2500款,每天拦截各种办证、银行打款垃圾短信将近2亿条,每天截掉的骚扰电话就超过9000万通。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坦言,从最近监测到的网络攻击类型和安全事件看,小到为了窃取别人的网上钱包,中到涉及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大到代表着背后的国家利益,网络犯罪远非几十年前老一辈黑客只为秀能力、秀技术的“老黄历”可比。
智能时代面临全新挑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近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91亿,且有近八成人用手机上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指出,下一代互联网将从PC转到手机,甚至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上,包括家电、汽车、单位里的工业控制设备等等,届时都会面临攻击者的挑战。
未来的安全挑战,不仅出现在你刷微博、看微信、打游戏、收邮件、上淘宝、用网银的时候,也不只是为了盗取密码、钓取信息、偷取钱包,甚至还可能出现在以下场景中:你正为能用手机APP来遥控调节智能照明而自鸣得意,却不料这一新奇系统也有可能受到黑客攻击,被人远程恶意关闭;当你开着新买的混合动力车,殊不知一脚踩上刹车板后,这辆爱车却拒绝停下,只因它的计算机系统已被黑客入侵……信息安全的“攻防战”将永无止境。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