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上海市婚介行业协会会长周珏珉介绍说,目前每月在巾帼园都有一场200人参与的中老年相亲专场,但老人们觉得这个规模不解渴,所以,本届婚恋博览会首次将年龄门槛放宽到60岁,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中老年人,而且,还有老人和子女结伴同来的,显示出社会对中老年人再婚的态度日趋理解支持。
相亲大会中老年人踊跃
本次相亲活动对事前预约者不收取门票费用,现场购票则为50元。起初,不少中老年人不知道信息,因此,活动第一天和第二天以年轻人为主,直到活动第二天晚上电视新闻“夜线约见”进行专题报道,中老年人才得到消息,第三天一早便兴冲冲结伴赶来。据统计,在当天近5000名相亲者中,中老年人占3000人。
中老年人相亲与年轻人具有不少共同特点。例如,在“海选”时女性比较主动,“网”撒得比较大,男性一般则要看准了才出手;在互相“摸家底”时,女性比较关注对方的房产收入情况,不愿意共同贷款买房,“否则,岂不是找老公变成找债主了?”男方一般则不在乎女方是否有住房。不过,经历和年龄也让他们在相亲时关注的话题比年轻人更加实际,见面后很快会谈到子女是否同意、是否领结婚证或者只是同居搭帮过日子、婚前婚后财产如何分配、身体是否健康等问题。
此外,一些中老年人受到过去失败婚姻的影响,会对择偶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例如,要求对象具有前任的优点,却不能带有与前任相同的任何缺点。还有一位条件平平的中年女性告诉周珏珉,目标是要找个身价上亿的新老公,而且要对自己好,“结婚前先分一半财产给我”。碰到这样想法不切实际的相亲者,周珏珉只能苦笑劝说,不只是年轻人要改变择偶观念,中老年人同样需要提高自己“爱的能力”。
老人再婚接受程度提高
据此前上海一家媒体的抽样调查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一项研究,上海三分之一家庭有独居老人,每周探望独居老年人的子女不足一半,看电视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消磨时间方式。离婚和丧偶者需要寻找新的另一半。近几年来,子女和社会对中老年人再婚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有七八成受访者认为,再婚可以让老年人在生活和精神上互相照顾,近一半人支持中老年再婚。因此,中老年人参加相亲的热情也逐渐提高,巾帼园的相亲专场甚至来过82岁的老“光棍”。
不过,生活习惯难以互相包容、财产分配摆不平等原因,也会造成一些黄昏恋夭折。徐汇区法院房地产审判庭2012年统计发现,在有关房屋权属纠纷中,涉老案件比例接近六成,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再婚引发的家庭、子女房产纠纷有关。因此,不少中老年人会签署“婚前协议”,或者不办理结婚证,“合则聚,不合则散”,避免可能给自己及子女带来的财产风险,而这,也正是子女反对父母再婚的一个主要因素,占比大大高于排名第二的“担心照顾继父母”。
希望得到更多交友机会
在这次的相亲大会上,不少单身中老年人表示,他们很羡慕时下能有这么多相亲大会、相亲电视节目为年轻人服务,虽然一些人学会了上网登录相亲网站,或者让子女代为上网,但他们更相信“眼见为实”。所以,一方面希望婚介行业协会和企业能多为中老年人办相亲专场,同时,也希望社区能多组织联谊活动。还有不少老人表示,希望社区能在他们将来遇到再婚难题时,帮助老人与子女进行沟通。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