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开发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昨天,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金桥股份公司总裁沈荣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金桥的华丽转身也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尽管经历转型的“阵痛”,仍最终确定了“优二进三”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年末临近,正是不少企业开始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昨天,在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代产业服务园一期(office park),沈荣晒出一份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今年1到10月,开发区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和去年同期持平;营业收入则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年末将达到5200亿,比去年高出近200亿。
让金桥人自豪的并不只是数字的增长,而是产业结构的逐渐优化。二产、三产结构比由5年前的9:1调整为6:4,基本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二元驱动的转型发展新格局。
如今的调整,源于当年企业“落跑”的倒逼。2008年金融风暴后,许多企业受到影响,一度有近50家企业选择搬离金桥开发区,还引发了许多劳资纠纷。
“当时无论开发区还是浦东新区内外都是一片哗然,对企业的离开一筹莫展。”沈荣透露,但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和调研发现,离开的企业多数是劳动力密集企业,利润不高,面对成本提高,只能选择搬离。于是,开发区上下统一观念,一些企业搬离固然造成短期的经济损失,但也不失为一个“腾笼换鸟”的好机会。
转型发展“优二进三”
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金桥提出“二次开发”的理念,并独树一帜推出“优二进三”的产业转型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但转型有阵痛,金桥开发区也不例外。2011年金桥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历史最高峰值2097亿元,但2012年却下降到1887亿元!不升反降,固然有统计口径调整造成工业产值减少的原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金桥开发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局部阵痛。
阵痛中,转型步伐仍在加快,终于开始初尝改革“红利”。金桥开发区的“老住户”通用汽车在美国底特律申请破产,但在金桥却“风景这边独好”。但这个汽车行业中的“巨无霸”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通用亚太营运总部落户了,通用全球研发中心落户了,通用销售中心落户了……通用汽车已由原来的“整车厂”变身为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展示、结算、决策等功能于一身的“全配龙”,成为金桥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版的一个生动案例。在金桥开发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仍占据46%,近半壁江山。
为了引进信息网络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金桥可谓费尽心思。沈荣回忆,当时听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计划研发网络视讯等新项目,“我们联系到技术的负责人,天天找他们聊,聊产业、聊技术、聊未来,还进京商谈,最终将它们成功引进金桥。”
【采访札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金桥转型初现成效,但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仍面临许多瓶颈问题亟待破解。比如,转型后引入大量高层次人才,如何加强产城融合,为人才出行、安居等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有20多年历史的金桥开发区已面临土地使用权或合资企业25年时限将至的时候,到期后是由开发区优先赎回还是二次转让?企业是否续约?目前法律法规尚无明确的说法。而这些都将影响到开发区未来产业引导的深度与力度。
在离金桥集团办公楼约“一碗汤”的距离,记者采访了金桥管委会副主任马淑燕。她认为,金桥开发区从以单一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开发区,逐渐转为现代服务业占近三成的战略性新型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倒逼转型的经验有典型意义、示范作用。同时,在转型中,政府部门如何摆脱“政企两张皮”的老面孔,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配套工作,对转型成功弥足重要。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