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自肖钢今年3月份上任证监会主席以来,监管风暴越刮越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据统计显示,9个月来,证监会以及沪深交易所等已经向70家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开出罚单,主要包括各类《警示函》、《行政处罚决定书》、《处分》等。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3月至今,上市公司发布因违规被处罚或整改的公告多达200多个,平均接近每天一个,涉及70家上市公司,进行处理的单位有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及其他部门,其中,仅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发出的罚单就有100多个。
从罚单内容看,有立案调查、罚款、行政处罚、公开谴责、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警告等。仅立案调查,今年3月以来,就有三峡新材、盛运股份、恒顺电气、工大首创、宁波联合、宁波热电、中科三环、康芝药业、欣龙控股、神剑股份、*ST生化、*ST贤成、北大荒、大有能源、迪威视讯、冠豪高新、光大证券、恒信移动、华锐风电、吉峰农机、康达新材、科伦药业、零七股份、龙净环保、南京医药、水井坊、四海股份、天津磁卡、向日葵、友利控股、园城黄金、珠海中富等32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被立案的公司,有的是公司被立案,有的是高管,比如,冠豪高新副总经理程耀因涉嫌违反规定交易股票被立案调查。9个月里32家公司被立案调查,平均一个月里有3家公司或公司高管被立案,这个力度是空前的。
罚单金额越来越大
从处罚来看,力度最大的是对光大证券的处罚。光大证券“8·16”事件被认定为内幕交易,8月30日,证监会开出了“史上最重罚单”,光大证券被处罚5.23亿元、创新业务被暂停、四名高管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另一张处罚大单是平安证券,平安证券因推荐万福生科IPO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责地履行法定职责,出具的保荐书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责令平安证券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2555万元,并处以5110万元罚款,暂停保荐业务许可3个月。相关责任人也被相应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等。
民生证券因保荐天能科技的过程中,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负有责任,证监会对民生证券给予警告,没收民生证券该业务收入100万元,并处以200万元罚款,两名保荐人也被处以警告并分别罚款15万元的处罚。
同时受到处罚的还有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没收大信所业务收入60万元,并处以120万元罚款,相关人员也被警告和罚款;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也被没收业务收入60万元,并处以120万元罚款,相关人员同时受到处罚。
绿大地欺诈发行被处罚60万元,公司一些高管也被处以警告、罚款10万元至30万元的处罚。保荐人联合证券处罚更重,没收联合证券业务收入1200万元,并处以1200万元罚款。
可以说,今年证监会开出的罚单,金额都非常大,至于市场禁入、公开谴责、警告等行政处罚的更多,表明打击违法违规绝不手软的态度。
铁腕治市毫不手软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上任以来铁腕治市,今年8月在全国证券期货稽查执法工作会议上他说:“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切实维护市场公正。”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3月份以来一系列案件的查处,足以说明今年的监管力度。
今年7月,证监会决定授予所有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权,自10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派出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授权,除大案要案、复杂疑难案件以及其他可能对当事人权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仍由证监会机关负责审理外,派出机构将按照规定对管辖范围内的自立自办案件进行审理,实施行政处罚,并由证监会行政处罚委负责备案。
处罚权下放后,上市公司遭调查和处罚的频率、家数出现明显增长,今年持续的监管风暴对市场震撼作用很大,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的意义会逐步显现出来。
上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一直在持续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打击力度,上市公司应切实履行好信息披露义务,不得违背诚信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等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证监会将严惩不贷。
相信目前的监管风暴是持续性的,因此,那些还想以身试法的人不要心存侥幸。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