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听觉差了,牙齿掉了,说话漏风了,不仅听不清,也表达不清了,如今最怕的,竟是上医院看病。怕排队,怕受累,还怕受冷脸,宁愿拖着,就是不去查,也不去看。最初,不理解,甚至心生责怪——我们工作忙,你们退休在家,有的是时间,何不去医院排排队、配配药、打打针?
不过,想起小时候生病发烧,父母总是忙前跑后,守在病床前,那般焦急神情,那副忙碌模样,似乎还历历在目,每想到这些,心中就有内疚。想想也是,现在孩子病了,身边往往围着6个大人,但老人病了呢?子女是否也会像心疼自己孩子般陪在他们左右,陪着看病,陪着说话,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想到这里,暗自决定:只要可能,就是请假也一定不让父母独自去医院。记得那天,当自己真请了假,妈妈脸上刹那惊喜过后竟是连连摇头:“我不过是去验血、配药,不要紧的。”很是心酸,明知母亲其实是希望有人陪的,却总担心耽误了我们的“正事”。
那天走出医院,母亲明显不安,像做错了事的小孩,不断催我回去上班。在街角,看着母亲羸弱的身体,心里一阵难过,很是自责:在父母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却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一次次忽略自己应尽的义务。
如今,物质条件好了,说到孝顺,绝大多数人习惯了过节给爸妈送个礼、双休日请父母吃个饭,年假带他们去旅游……尽孝的内容,往往局限于物质。
当然,我也相信,收到子女的礼物,老人是高兴的,而且常会到亲戚熟人那里自觉不自觉地炫耀一番。但尽孝方式,本应还有好多,比如陪爸妈去看病,听爸妈闲聊,给爸妈买菜做饭……尽孝,不仅要有节假日送份礼这样的锦上添花,更要有老人在需要时有人陪这样的雪中送炭。
物质上的赠予,并非是全部,孝顺更多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关爱。比如在父母需要的时候能够耐心陪伴;在陪伴过程中,能够流露真爱,一个微笑、一句宽慰,精神上给予暖心的回馈,才是最好的尽孝。
对年迈的父母来说,子女的用心用情是最重要的。陪伴父母,需要有一颗能够理解、善于宽容的心,而这样的陪伴,本身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