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英国泰晤士河南岸,还是德国鲁尔地区转型升级,他们最后取得成功的秘密,我看都是因为读懂了场所的意蕴、读懂了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特别是鲁尔地区,改造之前的大规模调查,为文化创意设计奠定了基调,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宏大的斑驳,鲁尔并未大干快上,而是慢慢来,是打算用几代人的努力慢慢酿造,想好了,找对了,和当地的气质匹配了,于是当地居民就可以在涂鸦墙上“艺术”,就可以到“塔”(鲁尔艺术节上的一个装置,层次丰富的水从10米左右的空中矩形框如帘如注而下)下嬉水,戏水可是夏日里孩子们的最爱哦。
读懂人心,要用心贴心。台湾高雄的拥恒文创园是一座山,在这座占地53公顷的文化园区中,有五星级酒店、观赏性很强的礼兵换岗仪式;最奇妙的是,半山腰上的10万个小风车插成巨大的“黄鸭”,黄身黑眼,阳光下风车呼呼,大黄鸭转成一片金黄闪烁的海洋。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片墓园呢。园区经营者把生意做成了艺术,就是因为他读懂了大家的心:他仅拿出20%的面积用于墓葬,征得过百的画家作品用景泰蓝工艺制成墓穴盖板。远远望去,一排排整齐排列犹如绚烂的花园,经营者深知:把生意做成文化,告慰逝者更是礼敬祭者,让生者面子挺括。读懂了众人之心,“穿越时空”“调味古今”都只是创意的手段了。
这种生活化了的创意在台湾街头经常冷不丁就让你惊艳一回。在台湾,你不要抱怨房子“怎么旧旧的”,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旧旧的外表里面填满了创意,比如台北松江路的叙事馆餐厅,你就可以边吃饭边亲自体验木偶戏文化,如果兴起完全可以自己来上一出“木偶历险记”。难怪连台湾人自己都说时不时就会被街边新开的小店“惊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