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老厂区的改造如今已成了世界性的话题,无论是老牌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话题。近日,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专家在考察位于上海心脏地位的颛桥镇时说,这种古民居、老厂房、大粮库混合的老街区更新,要让“历史记忆与艺术作派对”
● 老城区更新一度成为世界性难题,无论是英国伦敦、法国、德国,还是美国,但他们最终都成功走出各自的特色之路
后工业时代,早先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转型之痛。现代英国的城市更新,一般认为起始于1968年。黄昌勇说,当时的工党政府提出了“城市计划”来应对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动荡,城市社会功能的改善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接着,又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英国大都市计划》里提出了“城市复兴”的概念。后来的布莱尔政府更是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大力鼓励和推动民间的创造热情。现在,以伦敦南岸为代表的文化艺术集聚区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综合艺术中心,以前这里是英国著名的工业区。现在,包括海沃德美术馆、伊丽莎白女王大厅及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在内的南岸各大艺术馆又在酝酿大变化,南岸中心的董事长艾伦称“我们2014年将在伦敦南岸中心中央大厅顶上动工修建一座‘浮动’在空中的玻璃馆,为管弦乐团与合唱队提供新的透明的空间,建成后的音乐大厅能容纳150人的管弦乐队及观众。”这项计划还包括在滑铁卢大桥旁建造一个教育空间和新的国家文学中心诗歌图书馆,以及包括滑板、越野自行车和涂鸦艺术的城市综合艺术区。
德国鲁尔地区,是欧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今已经华丽转身成了“文化艺术休闲之城”,而鲁尔的艺术化改造,“鲁尔艺术节”不能缺席。这个初创于2002年的艺术节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民众参与踊跃,内容一年比一年精彩。旺旺的人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纷纷来此施展才华。煤气罐博物馆就是当年的一座天然气供应装置,现在被包裹艺术家克里斯托(Chrisito)包裹成了一件艺术品;而舞蹈编导威廉·佛西社(William Forsythe)这次在鲁尔的富克旺根博物馆里“编导”陀螺了:馆里高高的空中垂下一根根细线,坠着陀螺,满屋子都是,“当观众穿梭其间时,人在动,线在飘,陀螺优雅而自在地来回晃;人过处,晃动的矩阵划出若隐若现的波浪,简直就是无声的交响、飘逸的舞蹈” 。
● 鲁尔旧厂区锈迹斑斑,但钢铁的锈色、砖墙的斑驳恰恰凝固了历史、激活了记忆。关键是,这历史和记忆与艺术派对,鲁尔魅力无限
鲁尔地区鼎盛时期人口达到570万,既是工业区,也是消费大区,百余年的工业化成果既是丰厚的历史遗产,也是再发展的沉重负担。怎么办?肯定是要激活这些斑驳的锈色的,但如何激活却是个大问题。
毫无疑问,鲁尔的一切首先是要为鲁尔人服务。以文化艺术为主导的改造,当然先要摸清当地人的脾性。鲁尔地区居民大部分都是当年产业工人的后裔,他们长期生活在巨粗、朴拙而绵长的铁锈色管道“网”中,在形状千奇百怪、体量巨大、颜色棕红铁灰的老旧厂房构成的环境中,大家感受到的常常是苍凉、雄浑、斑驳,还有迷宫般的奇异神秘诡异。这样的生活环境,让这一地区的居民既不同于柏林、慕尼黑人那样衣冠楚楚地进入歌剧院,也不会像萨尔茨堡音乐节那样优雅富丽、贵气十足,这里的绝大部分居民不会经常观赏高雅经典艺术,他们喜欢穿牛仔叼烟斗嘻哈地猎奇、搞乐,“参与其中”是他们最大的爱好。“有了坚实的文化心理调查基础,再用艺术调动、激活记忆和历史,再去筛选各种艺术手段,就变得容易了。”
“鲁尔艺术节无疑是激活这一地区最成功的艺术手段”,但该艺术节创办10年来,始终坚持“不选最好的,只选最合适的”这一原则,这就要求进入这一场地的所有艺术家为这里“定制”作品。克里斯托的《大煤气罐》装置作品,就是用白色的布条从内部将整个煤气罐包裹起来,让罐体在浩瀚的纯白中格外圣洁、淡定、沉着。当你乘电梯登上这座庞然大物,整个鲁尔地区一览无余,你就会有葱葱绿色中有这片斑驳“真好”的奇遇感。
在鲁尔,各种艺术样式层出不穷。道格拉斯情境体验公园(Douglas Gordon:Silence,Exile,Deceit)利用的是整座废弃的厂房,空旷到连片的巨大厂房里空洞、暗寂,神秘的厂房里,灯光、屏幕影像和时不时响起的音乐是这里的主角。人进来了,或一袭红衣,影子长长地拖在你的前面,天桥踏板血红,白雾从某个角落升起,很快弥漫了你的去路;突然,屏幕上闪现了口罩女,金色头发齐刷刷立起,美丽的大眼圆睁着,瞪着前方,幽暗厂房里的空气顿时凝固了;这时,一群人走进来,窗格的影子投到对面深深浅浅斑驳的墙上,影子下方大屏幕里,一只被拴住腿的鹦哥,侧着头回望着:哦,原来进入这里的每一位游人都是主角,你惊悚、好奇、尖叫、议论,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故事情节。原来,鲁尔的文化创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演出、展览和填鸭观众的被动式接受了。
● 颛桥这种复合式街区改造,可采取历史切片、符号介入、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活化历史,让历史与艺术派对,让派对激活记忆,点化升华场所意蕴
“鲁尔地区的情景再现围绕着‘体验’,不时有精彩内容上演”,里米尼(Rimini Protokoll)的作品《状况屋》就是这样一个“艺术活”。游客进门前,会拿到一部iPad,戴上耳麦,按照自己抽到的号码站到对应的门前,iPad会指挥你推开门进去,然后你参与活动:天!每一位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该干什么,也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甚至谁会遇到谁,一概不知。就这样,没有脚本、没有排练,“纯天然”出演各种角色。演出结束,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扮演了十来个角色,体验了叙利亚、索马里、刚果金、伊拉克等等地区的人们战火纷纷下的生活。
我们还欣赏了:入夜,四只巨大的白灯照耀下,一位老者,也许是该地区的失业者,坐在破烂的货品箱上,正在钓鱼。这就是这幅情景装置的全部,哦,对了,老者右后方是同样破烂的栖居棚子,“这幅装置里,人是主角,灯光艺术烘托老者的孤独与凄凉,表现手法充满了反讽和隐喻。”
“伦敦南岸、鲁尔、纽约曼哈顿等旧城、旧厂房改造的很多手法,在颛桥这种复合型的街区中都大有用武之地。”黄昌勇介绍,颛桥那些破坏严重的明清房子,可以采取符号式保护,留下一堵墙、一段踏石、一扇门,或者让它们像鲁尔一间报告厅的一面斑驳崎岖的原真墙一样,或者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玻璃将其隔起来。
而颛桥保存良好的地方像国家粮仓,我们应该复原一些历史记忆,比如像鲁尔的情境体验,可以采用艺术的手段再现当年运河兴盛时期的忙碌景象,可以在回顾中反思;当然,还可以情境体验的方式让时光倒流,在倒流的时光中,年轻人、年老者,都可回到唐宋、重温民国,体验明心寺的信众攒动、香火缭绕;见到民国上海县政府,感受颛桥的文化遗产新苗——伞灯舞,历史的情味不就安静地回到了你我中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