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满大街走,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已经迷失在了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小时候奶奶家的石库门弄堂也好,外婆家需要烧柴火的大灶头也好,记不清已经有多久不曾见了。总觉得,这座城市走得太快,以至于快要与过去的老上海脱节了,让我的记忆也跟着“脱节”了。
因此我喜欢寻遍上海的古镇,到那里去拍出我的记忆。我曾带着学生去过七宝古镇几次,那两米左右宽的小道上永远挤满了游客,琳琅满目的小店几乎让人看不出古镇的味道了,想来这些人当中应该也有和我们一样,来寻找古味,寻找记忆的吧!我们更喜爱一头钻进那些不知名的小镇,不一定要有河,也不一定要有田,但是一定要有木头房子,那些房子里往往平静得连穿着布鞋走路的脚步声都听得见,一到傍晚就传来阵阵饭香,时不时还有村民们爽朗的笑声……这一切,我们都想用相机给固定下来。
到某古镇的那天,正值春节刚过,家家户户的年轻人大多重新回到市区工作,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悬挂在廊檐下的红灯笼向来人诉说着不久前这里的热闹与温馨。尽管这一幕处理成普通的黑白照片并非不可,但总让我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我将灯笼的鲜红保留住,让它尽管与背后的木头房子“格格不入”,这才让我和学生们能感觉到当时的情形。
古镇的风情或许缺少了都市的快速和光鲜,少了物质的享受,但那里的点点滴滴都是一代代上海人最真实的记忆,尽管这份记忆并不夺目,但却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相片中的黑白色木质老屋,如果没有它为背景,又怎能衬出红灯笼的精彩呢?我们的城市文化也是如此,追求现代也不能与历史文脉“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