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拆大建同时并行
似奇怪但逻辑相通
刘艳丽
  ◆刘艳丽(本报特约评论员)

  ● 新闻背景:

  明天就是冬至了,在我国古代,“冬至大如年”。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汉朝以之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贺冬”。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祭拜先祖尊长。

  “跟儿子去成都的杜甫草堂,儿子游完后慨叹道,杜甫家里真有钱啊,这么大的院子,想住哪就住哪,咋还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儿子边看边摇头。”这是一位网友的博客文字,写在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冬至日。

  我国这些年对待先贤曾经的住所总体上还是较为冷静和理性,但“拆”声不时响起也是客观事实,比如北京。虽然,早在2005年,北京市政协就曾调研4个旧城区的308处名人故居,并通过了《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建议案》。建议案显示,由于腾退搬迁、整修建筑等成本很高,维护资金缺乏,有189户暂未列入文物保护项目。像恭王府、梅兰芳故居、宋庆龄故居这样得到很好维护的名人故居属于凤毛麟角,而沦落成大杂院是多数名人故居普遍的命运。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鲁迅故居、沈从文故居,一个个硕大的“拆”字都曾让人触目惊心。

  “靠东边的一间已经见了天日:木制的门窗已不见踪影,土堆里杂陈着砖头瓦片,一段已露出苇箔墙皮的颓垣断壁上空落落地架着木梁。据住在这里的一位老者讲,这座院子现在已经拆了一多半儿了,还有几户没搬,开发商正在一家一家地轰,听说这里以后要建商业大厦。在后院住了四十多年的方大娘指着沈家那间已被拆掉的房子的废墟说:文化大革命时,沈先生就住在这里,那时整天见他在屋里写呀画呀的,看他做起事情来,真是连他自己都忘了,有时候吃饭就随便扒拉几口,我看他忙,还帮他热过饭呢。”这是沈从文故居被拆时的情景;“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院子里有两棵树。”这是1924年鲁迅《秋夜》中的句子,写这篇文字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也要被拆掉了。

  大拆的同时,大建。屈原博物馆,总用地面积22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主馆4400平方米;函谷关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但在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中,百万平方米的太极圣湖工程、天下第一书的“道德天书”工程、以老子圣像为主题的老子广场工程和核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等,总占地在1545亩以上,尤其是广场上的老子塑像,披肩长发,高度超过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33公斤,“否则不会全身金光闪闪”,园区工作人员如是说。但是,一些游客对此纷纷质疑,老子穿黄金衣服如此奢华,有悖于老子思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大拆大建同时并行 似奇怪但逻辑相通
应该怎样对待先贤?
不惊扰 不夸张 不奢侈
方式合适,先贤才会心领而神怡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B03大拆大建同时并行
似奇怪但逻辑相通
2013-12-21 2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