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功甫帖》真赝引各方争议
截至今天中午,“翁方纲题跋”冒出新证
乐梦融
■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 《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中翁方纲题跋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乐梦融

  12月21日,本报以整版报道了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质疑苏富比拍品《功甫帖》一事,这场持续至今的争议席卷了整个书画界,各路声音沸沸扬扬,大大提高了普通读者对中国古代书画的研究兴趣。收藏家刘益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社会各界对《功甫帖》的争议和关注都有助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各方专家在各路媒体上发表了观点和看法,本报略做辑录,供关心此事的读者们参考。

  ■【苏富比回应】 新闻播发后,纽约苏富比高级董事、资深专家、中国古代书画部主管张荣德表示,由他经手的《功甫帖》是真品。他称苏富比将针对上博研究报告做出回应,解释鉴定理由。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向媒体表示,苏富比这件拍品,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

  ■ 【“崇源”季崇建表示】 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崇建在微博上认为,有关《功甫帖》之争,看来是要闹一阵的。“本人以为:此帖确是存疑,但即便钩摹亦一古字迹,总非新仿。上博三贤论帖有道,然书圣王羲之存世之作亦多钩摹之本,不亦视其如真迹一般。钩摹有优劣之分,时期之分,由此可见价值。民间收藏重在精神,藏家自云钱多为上,尔等再作点评,或为多此一举。”“一方斥巨资,落得一个难受,即便可退,也不会是一朝一夕之便;一方下足功夫,也没少得罪人。可谓都受伤,或外伤或内伤。”

  ■ 【“天问”季涛表示】 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在《苏东坡的〈功甫帖〉真伪之争将如何了结》里评论道,“首先应该期待上海博物馆的三位专家尽快拿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此外,既然这民间收藏品已经惊动了文博专家,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各位古代书画专家一起会诊辨真伪;也期待苏富比公司邀请国际上的鉴定专家发表见解;国内古代书画收藏家、民间的鉴定家、拍卖企业的古代书画专家们也应该充分发表意见。也许最终各自之间还会有分歧,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但通过这样全面的会诊式鉴定和争论,可以向国人、向全世界普及一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鉴赏知识,则大有裨益,其所得可能会远远超过辨明这幅作品真伪问题的本身!”

  《新华日报》记者@“王宏伟不唱歌”在微博上表示,“我倒觉得刘益谦应该谢谢上博,若伪,避免大错;若真,平添一段传奇。”季涛赞成这样的看法。

  藏品人刘益谦动态

  前日,刘益谦在《我的声明》表明了立场,“最后,关于《功甫帖》真伪的问题,还有待苏富比方面组织的专家论证,并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意见得出结论。在结论得出之前,作为买家我个人愿意保持中立。” 

  季涛的文章里还提到,他从上海朋友听得传闻,刘益谦太太王薇会赴京拜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熹年先生,希望他能给主持公道。

  新闻背景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三位研究员在研究鉴定中,提到了一件依据,即清代书画名家翁方纲的题跋,并认为翁方纲书法存世较多,与这张拍品上的翁氏书法差距甚远。

  在刘益谦发布的《我的声明》中结尾写道,“但是上海博物馆的学术团队对《功甫帖》的研究方式确实也让我大开眼界的,仅凭与拓本的比较就得出毋庸置疑的结论,并且连翁方纲的题跋也认为是伪作。如果说宋代的作品存在争议是较为正常的话,那么把翁方纲这样的晚近人物的题款判为伪作,应该是有极具说服力的铁证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6版:早教沙龙/校园内外
   第B07版:人才周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B16版:年度评选/汽车周刊
苏轼《功甫帖》真赝引各方争议
“孤证”有了“旁证”
纪录片《下南洋》回归朴素历史
下载APP参与剧场版《百里挑一》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艺人义捐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7苏轼《功甫帖》真赝引各方争议 2013-12-25 2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