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 如何使孩子热爱学习
■ 如何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对策与探讨】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点评说,家长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来评价孩子——不管孩子目前成绩到底怎样的,学会赞赏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能带来促进他积极向上的作用。
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不如改变学习方法
网帖里“使孩子主动做功课”,给出的招数是要“经常改变学习环境”。陈小文说,改变学习环境,最经典的事例就是孟母三迁。“但是孟母最终还是定居下来了。孩子对于学习环境的适应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始终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并未必是好事,可能会让学生不适应新环境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家长经常改变学习环境,不如为孩子提供学习不同学科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参观博物馆,或者做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这些都是激发孩子学以致用的感觉,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放学后“先玩个够”
未必人人都适合
网帖建议,要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就要“先让孩子玩个够”。陈小文认为,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值得商榷。不同的孩子,学习时间的安排不应该是相同的。对于学习自制力较强的学生,也许得到了玩耍的满足感之后,他确实能很快地转入学习状态。但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一旦放手让他玩耍,很可能会玩得过头,最后筋疲力尽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陈小文建议,一般来说,放学到家后学生通常都还处在学习状态,适度休息后,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抓紧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休息。同时,陈小文比较认同帖子中提到的“做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分段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有拖拉问题的学生往往学习意志力比较薄弱。当这类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时,部分家长会存在误区,认为应该趁热打铁,赶紧加点码做些习题,这其实是拉低了孩子的学习效率。通常学习一小时以上后应该适度休息。”
激将法不能太过度
纯物质奖励不可取
那么,对于网帖中提到的“用激将法促进孩子学习”、“刺激他,使他全力以赴”等,陈小文说,无论是语言刺激,还是物质刺激,都要讲求方式和方法,不能过度。“比如,把‘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完蛋了’‘这样下去将来没用了’等话语挂在嘴边,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使得他们变得消极和破罐子破摔。”只采用纯物质刺激的手段来奖励孩子,久而久之会提高孩子对物质的忍耐程度,让孩子的学习变得功利化和物质化。
孩子面临三大困惑
用不同方法增自信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他对学习本身和学习目的有困惑。陈小文说,高中以前的孩子通常有三种困惑:
一是学习方法上的困惑,比如,不晓得该用哪种方法学语文才更有效果;
二是学识上的困惑,搞不懂许多知识点;
三是学业困惑,主要表现在对人生的职业规划的困惑。
“针对不同的困惑,家长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方法上,首先要观察孩子,和老师配合来指导学生。而学识上的困惑,要教会孩子预复习等。”家长不妨把目光放到成绩之外,肯定和赞扬他其他方面的亮点和优点。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还是有用的,这样反而会促进他产生学习的动力。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