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
与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相比,2013年中国车市的发展进入一种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面对一个变得更为理性、相对平稳的汽车市场,各厂商都面临着库存积压、价格走低等诸多难题,企业的增长目标更多需在蚕食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得到。它考验的是一个企业更为平衡的发展策略,包括产品、渠道、营销、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相当关键的转型期,进而也会带来整个汽车竞争格局的嬗变。
■ 召回
2013年1月1日,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对汽车行业影响深远的法规,对生产厂家销售有缺陷产品的行为给予更严厉的管控手段。对违反该条例相关管理的汽车企业和部门增加了相应的惩罚费用,特别对隐瞒缺陷情况、拒不召回缺陷汽车等违法行为形成了威慑力。今年以来,召回事件频频发生,连创新高。截至前三季度末共实施汽车产品召回97次,同比增加79.6%;涉及车辆269.4万辆,同比增加99.0%。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召回让企业自身的形象提升,也得到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 三包
2013年10月1日,消费者翘首以盼的汽车“三包”政策终于正式实施。至此,汽车消费纠纷无法可依的局面终于可以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它的政策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此次颁布的汽车“三包”是针对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的基本要求,所谓家用汽车产品,是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和使用的乘用车。作为其他用途的乘用车,不适用本规定。不少消费者反映,虽然汽车“三包”已经实施,但如果协商不成还是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消费者还会受到难以想象的耗时耗力的困扰。
■ 质量
今年“3·15”,在媒体的争相报道中,“汽车质量”成为最核心的关键词,多个品牌汽车的质量问题相继爆出:DSG变速箱爆出安全问题、车内的沥青阻尼片污染问题、车身锈蚀、机油存在乳化,车内空气质量致癌等。一边是汽车业的飞速发展,一边是汽车投诉的居高不下。如何在竞争中回归有序,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车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所有车企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 限购
2013年以来,堵车的城市越来越多,有限购“意向”的城市也越来越多。就在年末,天津成为继北京、贵阳、上海、广州之后,我国第五个实施机动车“限牌令”的城市。据预测,一旦中国城市限制新车上牌,新车的销量将下降30%到50%。有意见认为限购政策与国家扩大消费、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符,剥夺了广大百姓购买私家车的平等消费权,将严重影响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但大城市空气污染亟需控制和治理的现状也让限牌变得顺理成章,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 网购
今年“双十一”全面打响了汽车网购“百团大战”,上线超过120个主流汽车品牌的上千款热销车型,万款配置。从品类上,涵盖从入门级家轿到豪华级座驾。某网站“双11疯狂购车节”共订出17776辆汽车,订购总额达到26.43亿元。惊人的销售数字背后是庞大的市场前景,这种模式无疑对线下实体店价格形成了进一步挤压。网上购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售车的风险与困境依旧巨大,要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常规的购车渠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国产化
从年初开始,进口豪华车在国内销量下滑,并没有挡住各大豪华品牌在华扩张的步伐,为了以更好的成本与价格优势参与竞争,除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等加快了投放国产车型的步伐,英菲尼迪、讴歌、Jeep,以及雷克萨斯、林肯等多个品牌也传出即将加入“国产化”行列的消息。加上奇瑞与捷豹路虎以及东风雷诺合资项目的上马,一时间,国内车市迅速掀起一股“进口转国产”的热潮。
■ 节能减排
今年9月,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正式出台。除了继续原有的补贴政策外,新的政策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如利用税收调节来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研发、销售和产业规划,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国家对汽车环保减排屡出政策,要求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主动承担环保减排的社会责任,加大环保减排产品的研发投入。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 日系复苏
2013年,在中国市场一度衰落的日系车打响了反击战。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企,通过新车型投放、本地化战略、营销多样等因素促进了在华销量,逐渐收复了失地。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报告,日系车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量都全面爆发,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在华车企11月份单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0.7%,101.4%与95.7%。1-11月三大日系车企累计在华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9%、22.4%与13.1%,标志着日系品牌已经全面复苏。
■ 区域营销
一线城市市场的逐步饱和,迫使车企开始将销售重点放在了二三线甚至是四五线城市的市场,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着手进行区域营销。当企业所面对的营销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营销模式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如今各大车企正实施营销结构变革,将权力下放到各个分销中心,各中心可以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商务政策。区域营销的模式无疑将加快车企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可以预见,这一模式将成为今后各大车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