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环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申城靠什么驱散雾霾?
郭剑烽 张炯强 姚丽萍
■ 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因之一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郭剑烽 张炯强 姚丽萍

  雾霾笼罩,阳光看上去也有气无力,干净清冽的申城冬日哪里去了,眼前的雾霾从何而来?雾霾是否会越来越严重,该如何治理?2013年的最后一天,让我们来梳理申城治霾之路。 

  从源头治理

  绝非一日之功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牵头,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已在复旦校园内设立,近几年来重点对上海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实验室负责人之一、复旦环科系教授杨新认为,初步判断,雾霾有以下几大成因—— 

  其一,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特有的季风气候。进入秋冬,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强度比较弱,大气水平扩散条件和垂直扩散条件都比较差。污染物在大气中不断堆积,难以在短时间内自净。有时即使有弱冷空气南下,也难以吹散雾霾,反而带来其它地方的污染物。所以,在上海,秋冬季节雾霾天气总会频频发作。 

  其二,汽车尾气排放。近年来,中国跃居汽车产销大国,城市家庭拥有私家车已经很普遍,城市车辆的增加势必带来更多的排放。

  其三,工业生产的排放。这是大气污染的主因之一。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工业生产仍依赖煤炭,现在的问题是,煤的利用率不足,消耗过高,排放量大。

  杨新说,对于政府来说,当下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变粗放型、消耗型产业为智慧型、服务型产业。上海要由工业中心变成时尚之都、由交通枢纽变为物流中心、由移民之城变为文化之城。产业升级才是治理雾霾之根本。对于居民来说,也要转变生活理念——房子不是越大越好,每天上班也不一定非要开车出行。 

  多方齐发力

  重现蓝天白云

  还市民蓝天白云,申城多方发力治理PM2.5,从机动车排放控制、燃煤改造、扬尘治理,乃至有机物污染。

  ■ 黄标车已淘汰9万辆 明年7月1日实施限行

  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任菊萍透露,本市正积极推进黄标车淘汰。2012年至2013年10月,全市累计淘汰各类黄标车9万辆(其中,2012年淘汰4.6万辆,2013年1-10月淘汰4.4万辆),对符合补贴要求的黄标车,政府累计补贴财政资金为81092.1万元。

  同时,本市出台黄标车限行方案,会同市建设交通委和市公安局制定的黄标车限行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将自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透露,到2014年底前,本市将淘汰15万辆各类“黄标车”(国Ⅰ以下汽油车和国Ⅲ以下柴油车)。

  ■ 燃煤高效除尘改造 削减污染物排放

  电厂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它们会在空气中产生气溶胶状的物质,而这恰恰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对于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全面推进20台35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在2014年前完成高效除尘改造,并启动推进60万KW及以上燃煤机组高效除尘改造试点,削减颗粒物的排放;二是完成11家电厂共计907.4万千瓦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削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 防治扬尘污染 控制餐饮油烟

  任菊萍说,目前已在全市17个区县的46个建筑工地、1个码头、1个搅拌站和2条道路,安装了50套在线监控设备,完成了全市扬尘污染监控信息平台的建设。

  在餐饮油烟控制方面,黄浦、杨浦、松江和虹口等区县环保部门正积极推进餐饮油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安装数量已近200台套。

  列行动计划

  全面阻击污染物

  今年,本市出台了首轮《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首次以专项行动计划的方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首轮的行动目标是:到2017年,重污染天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计划在能源、产业、交通、建设、农业、社会六大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共33个方面187项具体工作。

  限尾气排放

  严格车辆年检

  限制车辆尾气排放,可以马上采取行动。

  杨新说,上海中心城区的车辆密集程度过大,所有的车辆都集中在市中心的几条主干道上,尾气排放集中;而国外大都市,一般都对中心城区的车辆,采取限制措施。比如,洛杉矶由88个小城市组成,车辆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污染问题就容易得到控制。还有一个是车辆管理问题,美国有严格的验车制度,车辆排放一过标准,就严禁上路,而在中国许多城市,验车年检虽然年年做,但严格程度远远不够。

  上海明年将改革车辆年检制度,所有车辆检查时,都必须测试其在工作状态的排放量,达标才能上路。

  记者观察

  捍卫蓝天白云,没有旁观者

  2013年12月2日,申城“空气宝宝”的头发第一次变为红褐色,卡通娃娃大惊失色!彼时彼刻,申城首次触及六级“严重污染”!

  进入12月,申城持续遭遇长时间雾霾天气,几次启动空气重度污染预警。我们究竟该如何防卫?这个“公众关切”成为12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环保专题询问”的热点问题。来自环保部门的应答是:改善大气环境,要打攻坚战、持久战。《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明确PM2.5浓度5年降20%,申城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城建、农业和社会生活六大方面,形成多部门、多领域、多因子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2014年,本市将全面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污染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近期,申城大气保护重点要做的一件事是:抓紧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和响应程序,整合环保和气象的精细化清单及时研判,将大气污染防治预警纳入市政府应急体系,做好及时发布和系统应对,工地、机动车、锅炉,该停的一定要停下来。

  环境问题的爆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问题的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推动者——改善申城大气环境,请从你我做起,请从身边事做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线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申城靠什么驱散雾霾?
两把“筛子”滤出空气细微颗粒
广告
新民晚报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A07申城靠什么驱散雾霾? 2013-12-31 2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