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历史在这里回声
让·阿芒(法国建筑评论家)平一亮
▲ 绍兴博物馆,铜绿色就是取伎乐铜房意象的设计,前面的石柱是越王勾践剑?
▲ 法国阿莱西亚博物馆演绎中心
▲法国阿莱西亚博物馆环形走廊
▲法国阿莱西亚博物馆就坐落在多年前的战场上
▲ 巨大的“论语”印章
  ◆ 让·阿芒(法国建筑评论家)平一亮 译

  ● 编者按

  最近一些年,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建设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刚听闻,西安碑林博物馆建成我国首座石质文物陈列库房,项目共建成8个库房,其中地上3个,为孔庙文物库、版本书画库、拓片资料库;地下5个,为半开放精品墓志库、石刻造像库、画像石库、密集式墓志文物库、砖墓志库,共展出858件精品墓志。

  稀奇的文物用博物馆藏起来当然好,但殊不知博物馆也分得很细,艺术的、历史的、科学的等等;还有典藏、陈列、研究等功能,所以博物馆被定义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最近,本文作者参观了中国绍兴博物馆,比较老家的法国阿莱西亚博物馆后,颇有感想。

  阿莱西亚:不去惊扰历史

  历史博物馆该如何建设?阿莱西亚博物馆和府山下的绍兴博物馆都采取了不去惊扰历史的做法。

  阿莱西亚处于法国中部古战场遗址平原上,博物馆分为两部分,博物馆和演绎中心。演绎中心的设计尊重考古学家们“谨慎克制”的要求,设计最大限度地用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工程对历史现场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冲突,圆形建筑的“衣服”采用木条交错包裹,中心形状远观犹如农家常见的巨大敞口篾篓。青草如毡的山坡上,为何要弄一个这样的东西?原来,公元前52年,高卢人与罗马军团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命运决战,当年的罗马军团的大营就是用木头扎成的。而在约1公里的对面,设计师则用粗石以现代表皮的手法重构而成现代城堡——圆形博物馆。于是,游客就能看到形态类似的圆,但却是温暖的木头对阵灰冷粗粝的石头,仿佛又回到了两千多年前,感受气质迥然不同的双方统帅表面淡定但深水激流的对峙。 

  设计者让建筑悄悄融进环境、历史,还表现在中心屋顶平台上,各种灌木和矮树,从对面山顶看过来,屋顶的绿化融入了原野的莽莽绿色之中。而山头上的博物馆,利用地势的自然高差,把部分功能埋入山石之中,采用半覆土设计,加上里面的石材应用,减少了建筑本身的突兀感。全部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低调而安静地躺在7000公顷的古战场遗址(2016年将开始考古发掘)上,“既有独特的可识别性,又不突兀引人注目”的设计目标我认为很好地实现了。

  绍兴:依山饮水设计有话

  去年中国国庆期间,我去了古越国——绍兴,绍兴博物馆的设计和外形让我很是惊奇。绍兴的府山,因为形似卧龙,古称卧龙山、种山(因越国宰相文种葬于此山)。现在要建博物馆,如何建?设计师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历史、环境要智慧。“心怀尊重与敬畏之心,才会努力去依山引水,才能把独特的乡土符号现代为设计语言。”这是设计师的话。

  于是,绍兴博物馆的创作意象,就取材绍兴坡塘出土的“伎乐铜房”。伎乐铜房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件先秦时期的青铜建筑模型,模型高度提炼生活现实,造型极为简约,铸造十分精致。四坡攒尖中央升起八边形棱柱,坡顶与柱面的青铜纹饰古朴典雅。这个意象成为了博物馆主厅的形式:四方形四坡顶中央略略升起四坡攒升,中间形成正四边形天窗,“铜房”形象酷似铜房。

  不仅如此,博物馆还在府山前谦逊地退到山脚下,依山面水,在葱葱绿色中半掩半现,“设计尊重府山东南麓原有的越王台主轴线,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随地形起坡而升高展厅等建筑,以‘半掩半显’的姿态渐渐延伸向西、北面山体,并在屋顶铺满绿化。”设计方案说,水是绍兴的公共环境因素,设计者在博物馆主入口东、西侧设置了大片水池,山形与筑影共摇曳,四季清风池里有荷。我注意到,主厅往北升高的展厅等三建筑的南墙,有三面宽厚高大的毛石墙,正呼应了古越国“大成、小城”的历史,那时毛石筑就的小城就在府山一带。

  展示演绎,是穿越还是景仰

  阿莱西亚博物馆的设计者将围攻者和被困者用形态类似、气质迥然不同的圆形双胞胎建筑加以体现,木头的温暖与石头的冰冷尖利形成强烈的反差,正应了“柔能克刚”的那句老话。

  博物馆,当然离不开展示。两千多年前的那场对峙,高卢悲剧英雄维钦托利的故事在这里变身成了身穿盔甲的“战士”挥刀舞剑、盾牌抵挡的战斗。脱下重重的铠甲,其中不少“战士”都是游客。打仗累了,粗糙的谷粒、老老的石磨就上场了,大家就可以体验阿莱西亚战役年代面粉是如何磨出来的了,“战场”立刻演变为充满生机的生活场所。这样的场所在二楼更多,你可以学着用两千多年前的方式方法手工制作战士们穿和用的皮革钱袋、鞋子、编织衣物等。

  设计者在展览空间的营造上,花了不少心思。一楼热闹的情景再现,二楼展室的静谧,设计者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可谓是匠心独运;穿行在环形旋廊上,透过玻璃、木栅、毛石,阿莱西亚的山,曾经激烈战斗的山;一面是厚实的清水混凝土墙面,一面是通透的玻璃,你可一面看着内容丰富的图画、雕塑、文字中的历史,一面透过木栅欣赏风吹草低、鸟飞云卷的原野风光:强烈的历史带入感,让人不由产生“兹时是何年”的感慨。

  而绍兴博物馆的展示手段则相对单调。虽然也有各种手段的应用,但和理念先进的西方博物馆相比,差距不小。建筑面积9533平方米的绍兴博物馆,展厅面积3720平方米,采用绍兴传统建筑中的院落式布局。在里面,当然可以看到绍兴从远古到近代的各种图片、实物以及仿制的器物,但基本都是静态的。有网友说:“博物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客观反映绍兴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慕名前来的中外观众,兴冲冲地跑进绍兴博物馆,看不见吴越争霸的战火硝烟,找不出会稽、山阴的历史变迁,寻不到‘鉴湖三杰’的身影,该是一件多么扫兴的事儿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第T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穿越:历史在这里回声
演绎留痕的“句点”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B03穿越:历史在这里回声 2014-01-04 2 2014年01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