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海上印社~~~
海上印社~~~
海上印社~~~
海上印社~~~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上印社
云间派印人王睿章与鞠履厚
韩天衡 张炜羽
■ 王睿章篆刻醉爱居
■ 王玉如篆刻小桥流水人家
■ 鞠履厚篆刻 宝璹字生山
  ◆ 韩天衡 张炜羽

  “云间”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松江的别称,明清以来人文炳蔚,艺苑昌盛。松江与苏州在地域、文化、经济上关系密切,晚明士大夫的篆刻风气也迅速传播到九峰三泖之间,诞生了像陈钜昌、杨士修、陆鑨、葛潜等有影响力的本邑篆刻家与印学家。入清后,松江府统辖华亭、南汇、奉贤、金山、青浦等广袤区域,印学界将在康熙至乾隆时期出现的松江印人群体称为“云间派”,其主要作者有王睿章、王玉如和鞠履厚。

  王睿章(1663-1761),字贞六、曾麓,号雪岑。世居航头镇(原属上海南汇)人。龆年即习诗文,却才高运蹇,屡困科场,终不得志,遂以鬻印为生。篆刻师从张智锡,章法严谨,刀法稳健,名动四方。松江王祖眘性癖山水,雅好印章,对王睿章篆刻极为推许,称:“曾麓兄殚心篆籀,积五十余年,阐前人之秘奥以自新,辟近今之好尚而法古,海内知名久矣。”至乾隆三年(1738),王睿章年登耄耋,仍耳聪目明,腕力不减,时时刀耕不辍。王祖眘摘取明代乡贤施浪仙《花影集》中之隽语,嘱其刻印二百余方,辑为《醉爱居印赏》。王睿章也曾应著名印学家汪启淑之请,为其镌刻了数十枚印章,所作“皆端庄大雅”,不少已被收入《飞鸿堂印谱》。作为上海地区早期的职业印人,王睿章“年几百龄始化去”,他是明清印史上最高寿的印人,他的印风被侄儿王玉如与鞠履厚所继承。

  王玉如(约1708-1748),字声振,号研山。自幼即喜古文奇字,工书法,宗法欧阳询,篆刻得王睿章的指点。王玉如勤勉好学,不仅潜心研读米芾、赵孟頫、徐官、吾丘衍等人的印学论著,还为苏州东山鉴藏家叶锦刻制了一千余方印,辑成《澄怀堂印谱》,被同籍进士黄之隽誉为“极一时之瑰丽美富,巨观也。”先前文人篆刻闲章大都为零散型撷取古今名句箴言,至王睿章、王玉如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刘禹锡《陋室铭》、朱熹《四时读书乐》和王守仁《读书十八则》等传诵千古的名篇,按顺序逐句入印,拓展了篆刻的难度,也得以让经典美文以完整的、多样的篆刻形式加以呈现,是文人篆刻追求独立审美价值的延续。

  鞠履厚(1723-1786后),字坤皋,号樵霞,世居奉贤南桥恬度里。早年曾入国学,因读书过于勤苦使健康受损,至中年身体愈加羸弱,遂弃举子业。鞠履厚夙耽六书,篆刻多得王玉如的教诲,并深受林皋印风的影响。当王玉如四十岁过世后,鞠履厚补刻其印谱中散失的石章,题为《研山印草》,又将自己刻印辑为《坤皋铁笔》,为后人研究“云间派”篆刻留下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鞠履厚曾将“云间派”篆刻的源头追溯到明代,并将张智锡、王睿章、王玉如奉为文彭、何震的嫡传,自称为印坛正脉,此论值得商榷。综观“云间派”风格,虽然鞠履厚临摹林皋精工挺秀的朱文印已到了神完意足、足以乱真的地步,但自创的作品时而流露出明末清初俚俗的工艺气息,多字印习气尤深。然而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篆刻流派,“云间派”代表着上海地区篆刻创作初期的水准,反映出时人的审美情趣,它为日后海派篆刻的兴旺,埋下了不灭的火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徐昌酩画马贺新年
画“画家们画画”
画与行
云间派印人王睿章与鞠履厚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云间派印人王睿章与鞠履厚 2014-01-11 2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