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疫苗专家: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未发现下降
~~~疫苗专家: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未发现下降
~~~疫苗专家: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未发现下降
~~~疫苗专家: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未发现下降
~~~疫苗专家: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未发现下降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纳入免疫规划疫苗不能随便删增
疫苗专家: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未发现下降
施捷
  乙肝疫苗事件似乎仍在发酵。尽管官方已经通报未发现疫苗质量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日前“接种率下降30%”的说法以及一些媒体跟进的“婴幼儿乙肝感染可能回潮”等报道,或令疫苗恐慌一时无法消弭。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孙晓冬主任今天在回答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全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主因是其他品牌疫苗一时“断档”所致;上海不使用康泰疫苗,近期未发现接种率下降情况。

  据统计,2013年上海全市共接种免疫规划类疫苗及自费类疫苗超过900万剂次。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孙晓冬主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包括乙肝疫苗在内的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都是针对儿童危害大的疾病的,不能随便删减或增加。疫苗接种产生的严重伤害事件非常罕见。如果真的拒绝接种乙肝疫苗,将会产生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断苗”情况 本市不会有

  记者:孙主任,目前这种所谓的“疫苗恐慌”您客观觉得存在吗?为什么?媒体或民众近来的恐慌被放大了吗?

  孙晓冬:有新闻报道中称,全国乙肝疫苗接种率骤降30%,主要原因应该是康泰乙肝疫苗突然停用,又无法及时采购和供应其他品牌疫苗而导致的。其次,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受损也存在一定影响,但不至于那么严重。目前受事件影响的湖南、广东等地,已采取查漏补种措施,以尽快恢复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正常接种。

  记者:上海疫苗具体接种数据有实时监测吗?近期有无变化?

  孙晓冬:目前上海已建立起全市联网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预防接种开展情况。本市未使用深圳康泰生产的乙肝疫苗,没有“断苗”影响,尚未发现有接种下降情况,包括乙肝疫苗在内的各类免疫规划类疫苗的接种剂次均保持平稳。即便有部分新生儿的家长向医院提出购买进口乙肝疫苗,以替代国产疫苗,其替代率也没有非常显著的变化。

  两类疫苗 都值得接种

  记者:上海目前每年婴幼儿各种疫苗接种情况(量)如何?安全性(包括乙肝)如何?有必要种那么多吗?

  孙晓冬:这个问题我可以分别具体回答一下。

  首先是接种情况,本市免疫规划类疫苗(即第一类疫苗)为11个大类(如甲肝、乙肝、百白破、麻腮风、流脑、乙肝等,可预防12种疾病),再加上水痘、流感、肺炎、轮状和霍乱等自费疫苗(第二类疫苗),2013年,全市接种量超过900万剂次。

  关于疫苗必要性,第一类疫苗即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都是针对对儿童危害大的疾病,安全效果好且价格适中,这些疫苗都不是随便能删减或增加,都经过专家充分论证,是需要接种的。第二类疫苗和第一类疫苗的区别,是管理模式有所不同——无论接种第一类疫苗还是第二类疫苗,都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所有疫苗免费接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做到全部免费接种,因此分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即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接种自费疫苗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保护,同样值得接种。

  疫苗的安全性这里再重申一下——凡是在中国上市销售的疫苗,都是经过批批检验(不同于普通药品仅采取抽检),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同时,国家也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预警某种疫苗不良反应增高的情况。

  记者:现在计划免疫项目都用国产疫苗?过关吗?国产、进口有差异或可选择用吗?

  孙晓冬:本市免疫规划项目目前均实施政府招标采购,一般由国产疫苗中标。我国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很快,国产疫苗质量逐年提高,很多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进口的疫苗水平。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在不良反应报告率上没有明显差异,如本市目前所使用的乙肝疫苗,涉及进口企业和国产企业各一家,其中进口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却反而较国产疫苗更高。除了极个别如7价肺炎结合疫苗国产品种尚未正式上市外,建议家长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理性考虑性价比来选择进口还是国产疫苗。

  拒绝接种 后果难挽回

  记者:对于媒体和民众,作为专家还想说些什么?

  孙晓冬:第一,如果真的拒绝接种乙肝疫苗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岁以下儿童更是从超过9%降至0.96%。无数家庭因此摆脱了“乙肝歧视”的魔咒。如果新生儿无法得到疫苗的及时保护,那么对个人来说,宝宝在感染乙肝病毒后,90%会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并进一步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是肝癌;对国家来说,永远不可能摘掉乙肝大国这个帽子。

  第二,希望公众能够理性认识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本身属于低毒预防性药品,每个人对疫苗的反应都可能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疫苗接种是不会出现过敏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产生的严重伤害事件是非常罕见的。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1.1/100万剂次。所以及时地进行疫苗接种是当前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预防疾病的手段。即便疫苗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也不能就此否认其功劳,民众亦不必太过恐慌,需要理性对待疫苗。

  第三,切勿因噎废食——

  当前,疫苗安全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有些过于紧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情绪不能演变成对疫苗的盲目抵制,因噎废食,只会损害新生儿和儿童的健康。须知,即使任何环节都做到安全可控,也不能完全消除接种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更不应因为偶发性的不良反应就拒绝接种疫苗,这样只能导致更多的疾病传播风险。

  目前的重点,不是疫苗该不该接种的问题,而是应加大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因地、因时、因对象地普及疫苗生产过程、疫苗质量和疫苗使用相关知识;督促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努力缩小不良反应率;同时,完善疫苗不良反应相关的、合理的调查诊断和鉴定补偿机制,促进本市《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补偿立法》的出台。

  戊肝疫苗 世卫已认可

  记者:您如果还能告诉一些不为人熟悉的背景、数据和故事等,则可以帮助大家更容易、更全面地认识疫苗。

  孙晓冬:举个对上海人来说再熟悉不过的甲型肝炎作为例子吧。1988年甲肝爆发,但甲肝疫苗至上世纪90年代才正式上市使用。通过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儿童都进行了免费接种,本市甲肝的发病率因此明显下降。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从2006年至今,上海市的戊肝发病率已经超过了甲肝。戊肝疫苗的研发也早在上世纪就已经被提出,但一直未能拿出正式产品,直到厦门大学研发并由厦门万泰沧海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支戊肝疫苗,其技术目前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首席记者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纳入免疫规划疫苗不能随便删增
画一张家庭火灾逃生图
上大自招压缩文科生比例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4纳入免疫规划疫苗不能随便删增 2014-01-11 2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