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居委会在一次居民座谈会上,许多居民向居委会“开炮”,列出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幼芬与小区志愿者商量,在居委会底楼辟出一间房,专门设立“民情民意接待室”,由居委会干部和15名志愿者组成接待组,一年365天接待居民,倾听居民诉求。蔡幼芬说,接待室设立近4年来,已足足记了8大簿民情民意。
“‘民情民意接待室’不是摆摆样子的,我们有一整套的记录、整理、反馈、处理机制,每个月还要和小区周边单位和街道相关科室开一次民情民意反馈协调会,如果民意短时间内比较集中,我们会立即反馈给街道和有关部门。”接待室负责人夏步桂告诉记者。有段时间,由于广灵二路有一段路没有路灯,居民夜晩走路“吓丝丝”,“民情民意接待室”接到投诉后便立即将居民的意见整理送到街道,希望街道出面协调。凉城新村街道马上与市政等部门联系,拿出这一段路设置路灯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并告知于居民,不久,路边的灯亮了,居民们的不满也化解了。
据了解,“民情民意接待室”这几年来在反映民意、传达民情、化解矛盾、服务居民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蔡幼芬拿出一份近期的统计表给记者:去年地区里的居民矛盾数和信访量比“民情民意接待室”设立前下降了近八成。凉城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姜海哨告诉记者:“街道将在辖区内推广这一做法,改变工作作风,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民意民情。”
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