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国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落户宝山,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城区”、“上海市园林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等荣誉称号。宝山区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为契机,在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时,对生态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法律保障、分类推进、创新机制,从“重”“黑”“短”,向“轻”“绿”“长”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重工业城市生态建设之路,成为建设城市转型发展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接力棒没有丢过
生活水平上去了,老百姓对生态绿化的要求也提高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宝山的“特殊”也是政府心头的忧患。几届宝山区委、区政府花大力气搞绿化,把生态建设作为将传统工业城市建设成“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将宝山建设成为四季有绿、季季有花,林在城中,居在林中的绿色家园。
前任走了,后任到位,继续抓,不松懈。持之以恒,终于修成正果。
有这样一组数据直观地反映宝山近年来的绿化建设成果。“十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130亿元用于绿化建设,绿化面积平均年增长量连续10余年保持在250公顷以上,占上海全市发展总量的1/4。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24.74%,森林覆盖率达到15.15%,绿地面积总量达到6894.8公顷。建成区各类绿地达到4710.8公顷,绿地率达到41.3%、绿化覆盖率达到42.6%,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3.2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目前,宝山区共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3家、“上海市园林式居住小区”35家、“上海市花园式单位”82家、“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271家;公园及大型小游园74座,平均1.18万人享有一座公园。
上和下一齐联动
宝山建设生态绿色工程,从上到下,没有一个旁观者。
宝山区于2010年7月提出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目标之后,紧接着建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委办局、街镇(园区)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并组建联席办,负责创模各项具体事务,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创模工作领导机构;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方案,并与各部门、单位签订“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目标责任书”,把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区联席办印发《工作方案》、《建设项目操作流程及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项目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从规划部署、任务分解、激励考评等方面,确保各项任务取得成效;除了确保创模经费外,广开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每年增加绿化建设项目,扩大绿化面积。自2010年明确创模目标至今,区镇两级财政共投入29.01亿元用于区域国土绿化建设,为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看区情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也要同本地区的情况相吻合。宝山根据滨江邻水、土壤偏碱、夏热冬冷等特点,充分考虑绿地布局连续性、均衡性、层次性和整合性原则,构建宝山特色绿化体系。先后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城市绿线,实施绿线管理;编制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保障生态用地。根据《宝山区绿地系统规划》中“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目标,制订了《宝山区绿线选址规划》,在上海率先对绿地系统规划选址落地,保证了绿化建设用地不被侵占蚕食,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目前,全区已形成“以水系路网为主体骨架,蓝绿相依、绿环相扣、绿廊导风、绿链相衔”的绿化网络新格局。
建绿地全民共享
宝山将来整个就是一块大绿地,正推进区里板块、通道、村镇、厂区绿化,营造具有宝山地域特色的绿化系统。
首先,共建共享,全民享绿。率先建成上海市第一条以自行车、步行为主的环区生态步道,步道全长100公里,通过行人专用且景观宜人的步道系统,将全区公园、绿带、农田、果园、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连为一体,形成绿色长廊。
第二,落实规划,按需增绿。目前已建成顾村公园一期180公顷、外环林带200公顷,极大地改善了生态质量和地区形象。同时探索绿化与旅游结合的“假日经济”,结合顾村公园大面积樱花林,自2011年开始连续举办三届上海樱花节,深受市民喜爱。
还有,修复生态,应绿则绿。针对污染严重的工业遗留地,开展了植被恢复研究,并对城市工业基地或退化土壤进行修复。结合吴淞工业区整治,大力实施工业遗留地新建公共绿地、生态公园项目,把原上海铁合金厂打造成钢雕公园,将原纺织集团下属的棉花仓库改造成智力公园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宝山绿化景观。
重宣传全民参与
让人人都知道,宝山区已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在创建过程中,开展了万人签名、绿化知识竞赛、摄影比赛、创模专题大型演出、十佳绿化单位、十佳绿化小区、百佳绿化家庭评选等活动,吸引了百余所学校、千余个社区、万余户家庭加入到爱绿护绿行列,掀起了“全民知晓、人人参与”的创建热潮。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万份,充分利用公交、出租以及公交候车亭、交通枢纽等载体,发布创模公益广告。
近10年来,宝山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累计认建认养费9561万元,建成绿地407.9公顷,义务植树尽责率96.2%。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开展绿化建设,建成了闻道园、东方假日田园等大型公园、公共绿地,闻道园被列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观点,深受中外友人和领导喜爱。
探索硬城变软城
把宝山从钢铁之硬变成绿化之软、可亲可近的美丽城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十二五”规划,宝山区委区政府按照“五个好”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示范区、最佳实践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五大重点地区:滨江地区、南大地区、吴淞工业区、大型社区、老镇旧区的转型发展和五大城市综合体:顾村配套商品房基地拓展区地块、杨行商业商务综合体、宝杨路双庆路地块、淞南交运集团地块、庙行共和新路西侧商业商务综合体的建设,这些重点地区和城市综合体的重新规划,新增了近500公顷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附属绿地的建设任务,对绿化建设和今后的管理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宝山将保持200公顷的年绿地增长量,力争至2015年,实现全区新增各类绿地1000公顷以上,人均公共绿地26平方米,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43%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为推动宝山城市转型发展,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宝山做出贡献!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