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小路通往码头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外马路靠近会馆码头街。只见沿黄浦江的一侧路边,是高高的围墙,足有2米多高,墙内景象被遮得严严实实。拉网捕鱼的人是怎么钻到江边旧码头上的呢?记者一番勘察终于发现,外马路会馆码头街的“垃圾码头”里,有一条隐蔽的“小路”。通过一段几乎被江岸拦断的砖墙,从缺口处翻过去,就是岸边一字排开的若干个旧码头。
拉网捕鱼手法熟练
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布网。他先将网折叠式地串在一根竹竿上,牵着另一头,从U字形的码头缺口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找地方将网的一头固定,然后将另一头折叠的拉网再慢慢放开,放入江水中。布网完成。十几分钟后,他将网拉起,一条河鲫鱼活蹦乱跳,差不多有1000克重。
“太小了,再等等。”男子重新做起“姜太公”。或许等得无聊了,他穿上高筒雨鞋,跳下了码头。河床的堤岸上都是淤泥,但比较结实,他边走边看。“有时还能发现甲鱼呢。”
捕到大鱼有人购买
不一会,又有一名男子出现在旧码头上,年纪稍大,不过他两手空空,是来看“热闹”的。
第二名男子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单位在附近,他经常在此看人拉网捕鱼。随着他的指点,记者看到,远离码头的江水深处,竖着12根2米多高的树桩(有的是竹竿),那是在退潮时由捕鱼人竖起的。
他说,早上很多人在此捕鱼,捕鱼二三十公斤是常有的事。“夏天有的人两个小时可以捕鱼50多公斤。”男子近水楼台,一边看热闹,一边可以向他们买鱼。“前几天买了两条青鱼,差不多有10公斤重。”“再上次还买过两只甲鱼,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多了。”
发生意外很难救援
记者发现,正如网友所说,在此捕鱼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旧码头有一处处水泥平台,有的可以绕行,有的中间有1米多宽的空档,只能“跳”过去。码头上随处可见磕磕绊绊的东西,有的是水泥疙瘩,有的是露出于地面二三厘米高的钢筋断口,一不小心绊摔一下,很有可能受伤。
旁边角落里,各种泡沫垃圾随处可见。没有人清理垃圾,没有人劝阻,也见不到一块警示牌。潮涨潮落,水域情况十分复杂。
网友呼吁,此处地方隐蔽难寻,一旦发生意外,估计警方一时也找不到,难以及时救援。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