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蔡居先生由生到熟,知他有种很特别的人生。他出生在一个艺术与学术相结合的家庭,其父亲蔡上国先生建国初在我国乃是位有影响的学者、画家及文物鉴定家。长兄蔡亮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第三代最优秀的油画家之一。蔡居先生说其从小喜欢画画,幼年随父亲学习画画,十四岁后拜其父好友应野平、朱屺瞻、林风眠学习中国画,后又习西画拜刘海粟、颜文梁、周碧初为师。1964年至1965年作为蔡上国的助教,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一场运动结束了他一段青年时期的艺术生命。多年后,他再一次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师从其兄蔡亮先生。后旅居国外,做了一位职业画家。
一次应朋友们相邀,与先生同游太湖,一路上和蔡居先生畅谈甚为开心,先生说,回上海一定为我作一幅画像,当时我只以为先生说说而已,没想到回家几天后,接先生电话说已为我画好。那天去他家时他家已有好多人,有我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大家看了都说画神了。蔡居先生谦虚地说,早年随父、兄、老师们学画都以写实为主,我问,先生你在国外不是有小赵无极的雅号吗,蔡居说那是朱德群先生见到他的一幅《运动的蓝色》抽象画,差点误以为是赵无极的作品而传开的。
蔡居先生作品可为二大类,50岁前与后,前以写实为主,后旅居海外以抽象画为主。在印尼、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早晨弥漫的水汽,犹如一种自然色块在移动,使其有一种探索绘画语言的激动和一种无法形容的快感。特别是2001年印尼森林大火,烧掉了相当于三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火灾的那天他正好坐小船出去,见到漫天的火焰,烟雾照得海水赤黑相间,分不清水和天,让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面对此景,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崇高壮丽和雄伟。心告诉他,非得用抽象形式才能表达出令人震惊的画面。
蔡居先生认为绘画是一种情绪和气氛的表达,创作时要着重快乐地在画面中流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说“他把中国水墨画的泼墨与泼彩法与西画色彩,自动流淌,滴、洒、面、甩、泼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色彩的点、线、面,其中包含着他的原先的效果和偶然获得的灵感……有鲜明艺术个性风格的蔡居,他还在行走,向着前面他更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