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拍着拍着,就成了“城市拾遗者”
尹仁沐
■ 《海棠糕木模》 过去常能吃到的海棠糕,如今只有在古镇老街才能吃得到,更别提制作海棠糕的精致模具了童吉 摄
■ 《曾经的影院》 时代的变迁注定要将一些事物变为回忆,但在它们消失前,还能有机会将其记载,亦弥足珍贵兰翔 摄
■ 《石磨》 岁月沉淀下来的风情就如这石磨研磨出的豆浆般,其独特难以言明却也叫人难忘陆康健 摄
■ 《灶头》 看到农家做饭的灶头,看到这长年累月被使用的铜壶,阵阵大锅饭的“香气”扑面而来沈佳仪 摄
■ 《弄堂口的铁门》 曾每天骑自行车经过弄堂的老铁门,却至今才发现其中隐藏的美 吴伟大 摄
  ◆ 尹仁沐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看起来也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那样,到处进行着拍摄,但他们却又稍微有一些些不同,因为他们的脑海里总是装着这么个想法:如今生活的、工作的、哪怕只是路过的地方,总有些东西将来很可能再也见不着了,我要趁现在将它们保存在镜头里。我管这样的一群拍客叫做“城市拾遗者”,因为他们正在保存起将来的城市记忆。

  一说起有关城市记忆的拍摄作品,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黑白摄影,或许是因为以前留下的老照片只有黑白色,也或许是因为黑白成像更接近人脑记忆的颜色,我想更单纯的原因或许也可能是黑白摄影所勾勒出的线条以及光影的立体感,能让回忆显得更加唯美吧。《海棠糕木模》正是这样的代表作,现在的80后、90后恐怕是叫不出这个物品的名字了,甜糯可口的海棠糕如今也只有在一些古镇老街才能吃得到,不过往往也不再是用这种老办法做的了。当光线照进屋子,这一串木模有明有暗,不同光线下不同切面自然产生的线条和色块,再将其处理为黑白后,一种古朴而怀念的感觉油然而生,很有味道。

  当然,虽说黑白摄影是城市记忆经典的表现手法,但有时候适当地利用色彩也会起到突出的效果。《曾经的影院》中,拍摄者选择了过去流行的公共电影院中大红色木头座椅为主角,锈迹斑斑的铁架,标着座位号的白色字体都有些剥落,套在椅背上的红色布套也被洗得有些褪色了。这样充满细节感的主体如果处理成黑白,就失去了每一个细节的震撼力,拍摄者保留了椅子的鲜活色彩,并将背景变为黑白,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相信这件作品应该已经有些年岁了,因为最近几年,上海已经鲜少有这样的老式电影院,更别提这颇有些年岁的木头翻椅了,我想这位拍摄者应该是很有意识地去拍摄了这样的作品,而绝非偶然为之。城市的发展让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不断变化着,随之而变的就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物,在这些物品即将消失之际,能以摄影的方式将这些城市记忆保留下来,绝对是有心人才能做到的。正是有了他们,今天我们才能看到曾经的影院,看到曾经的回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我的乡愁我的梦·特别报道(下)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09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拍着拍着,就成了“城市拾遗者”
黑白中重“燃”青春
新民晚报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B12拍着拍着,就成了“城市拾遗者” 2014-02-08 2 2014年02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