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城市记忆是一个需要时刻留心,并且长期坚持的工作,尤其是在上海这座变化速度以“快”出名的快节奏大都市。一些已经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的物什,其实正代表着都市里日渐消失的慢生活,以及曾经悠享慢生活的我们。
想想当年,尽管没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但是那时候“谈朋友”的一对对却生生演绎着最平凡的浪漫。从最早的露天电影院,到后来的室内电影院,那时候能和恋人时不时地看一场电影,再骑着二八英寸的自行车,从普陀区将女孩子载回浦东,那几小时的相聚却是无论如何也令人难忘的。可以说,老式的电影院承载了好几代人最甜蜜惬意的时光,很多人至今还能想起坐上电影院的木板翻椅时,那种冷冰冰、硬邦邦的感受;还有电影一散场,观众们齐刷刷起身时,那响彻全场的“吱呀”声。
进入2000年后,我便发现曾经只要5元就能看进口大片的一众老牌电影院陆陆续续地开始消失了,他们“走”得那样悄无声息,却又非常迅速,取而代之的是各大百货大楼顶层的那一间间小放映室,里面有舒适的沙发椅,还体贴地装有饮料槽,但却再也没了那些年的兴奋劲了。于是我几年前找到了当时已为数不多老电影院,想将它留在相片里。我想,单纯的黑白还不足以表现出当年电影院的红火,于是我用photoshop突出了木椅的鲜红,一方面是体现它的主角身份,另一方面也是留住当年的激情,让人在看到这张照片时,能够想起上海曾有那么几代年轻人,在电影院里享受过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