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正念减压”之父
  乔·卡巴金被誉为“正念减压法之父”。卡巴金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接触禅修。当时,他在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无意间听了一个禅修大师关于冥想的讲座。“从此,我开始冥想。”

  他说,“冥想得越多,我越意识到,对于人应该如何生活,科学似乎有所欠缺。”

  197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马萨诸塞大学医疗中心任教。一次冥想后,他突然想到,能不能让病人借鉴佛教禅修,以此缓解他们的慢性疼痛?

  他猜测,虽然不能根治他们的疾病,但这种修行或许能让他们专注其他问题,以缓解痛觉。他在三个病人身上试验这种“零成本”的治疗方式并逐步推广。结果,越来越多患者反映疼痛减缓。实际上,他们的疼痛从未消失,但专注力的训练让他们与现实中身为患者的身份剥离。

  卡巴金的疗法最终被马萨诸塞大学医疗系采纳,并由此发展出当今盛行的“正念减压法”课程。

  “正念减压法”练习包括“身体扫描”、静坐、瑜珈、行走和进食,通过对视觉、声音、气味、滋味、触觉等来自外界的刺激以及自身内在感觉的注意,接近内心,让自己的生活逐渐从“d°ing”的“生存模式”转化到“being”的“存在模式”。

  卡巴金认为:“正念就是用不带任何评判色彩的态度来活在此时此刻,充分觉察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卡巴金博士表示,现在有太多的人,洗澡的时候想到明天的会议上应该怎么准备;走路的时候想着今天怎么跟老板汇报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想的是下周出差要准备的材料……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快节奏和高压力冲散了。

  卡巴金说:“我们的脑海里总是被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想法占据,却忽略了此时此刻身体的感受。”

  卡巴金博士表示,很多都市人擅长思考,却不擅长感觉。他希望通过“身体扫描”等方法来帮助都市人回到内心,回到当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新民楼市
   第A3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A3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A3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社会·人物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本期导读
热点锁定
美国兴起新修行:缓解工作焦虑
“正念减压”之父
本刊主编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5“正念减压”之父 2014-02-20 2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