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双方事后都发了公开信
据悉,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起涉及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的二审案件。庭审主要围绕“商业模式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扣扣保镖是否破坏了QQ的完整性”、“扣扣保镖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和“技术创新与不正当竞争的界定”等多个焦点问题展开,其背后更多地涉及了腾讯与360之间对捆绑与反捆绑、垄断与反垄断之间的博弈。
终审判决结束后,双方都在第一时间亮出“致用户公开信”。360方面称,“2010年,360面对腾讯垄断巨头的挤压,用户面临被腾讯剥夺知情权和选择权,360扣扣保镖作为第三方工具,虽然不是最完美的,但这是我们争取创业公司生存权的必然选择!”而腾讯方面则表示,“首先,我们需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向开放。其次,我们需要坚守商业道德底线。最后,我们将更加广泛地吸纳所有的批评。这一场终审判决,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束,也将是一个行业公平竞争新的起点。”
互联网要防打官司“上瘾症”
一个是大型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商,一个是大型的安全服务商,腾讯和360之间竟结怨已久。早在2010年9月,奇虎就发布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而QQ则立指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随后360又推出“扣扣保镖”,短短几天内感染了数千万QQ用户,到11月3日腾讯才作出“艰难的决定”——迫使所有QQ用户删除电脑上的360软件,这就是著名的“二选一”事件,最终以11月5日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介入而叫停。此后,360就与腾讯、百度、金山等其他互联网公司官司不断。昨天已是奇虎今年以来在反不正当竞争中的第三次败诉,上个月奇虎先是和金山各有胜负,后又败给了百度。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之间口水战和官司战频发,虽然诉讼中的侵权技术和手段不断变化,但实质还是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说,昨日此案的重要意义,在于探寻安全软件的行为边界。专家指出,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还有待主管部门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尤其要防止一些企业把诉讼当作可收益的“狂欢”,特别是连带还“绑架”消费者。
本报记者 胡晓晶